📢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硅谷坦克:特德·尼爾森
特德·尼爾森是一個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看到了互聯網未來的人。他引入了“超文本”和“超媒體”這兩個術語,這些術語構成了萬維網的基礎。但今天人們使用的互聯網只不過是這個哲學家最初構想的蒼白而扭曲的影子。
尼爾森夢想着一個去中心化的知識宇宙,卻得到了一個有着損壞連結和抄襲的中心化網路。在新一期的《硅谷坦克》中,ForkLog 探討了爲什麼這位美國遠見者的思想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相關。
泰德·尼爾森是誰?
西奧多·霍姆·尼爾森不僅僅是IT領域的先驅。他是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他並不把計算機視爲計算器,而是看作擴展人類智慧和文化的工具。
未來的哲學家於1937年出生在女演員塞萊斯特·霍爾姆和導演拉爾夫·尼爾森的家庭。尼爾森的童年是在好萊塢和百老匯的後臺度過的,他表示,這幫助他將世界視爲一個復雜的相互關聯的故事和布景的系統。
在1960年,當計算機佔據整個房間並使用打孔卡時,他已經在考慮爲所有人建立一個全球信息網路。
納爾遜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程序員。他是思想的建築師。他的主要目標是創建一個有機地反映人類思維非線性的系統。我們並不是按順序思考,從“A”到“Я”:我們的思維跳躍,創造聯想,回歸舊的想法。納爾遜希望計算機也能這樣工作。
正是從這種哲學中誕生了“超文本”和“超媒體”這兩個術語。對尼爾森來說,這不僅僅是點擊藍色連結的機會。這是一種將全世界的文學、科學和藝術連接成一個不斷增長的知識網路的方法。
Xanadu項目:我們失去的互聯網
尼爾森的理念體現在Xanadu項目中——他的代表作。這不僅僅是一個系統,而是一種哲學,一個全球人類所有書面信息的存儲庫。Xanadu應該成爲一個統一的網路,每個文檔與其他文檔相連。該項目在1960年宣布,遠早於現代互聯網的前身ARPANET的出現。
在技術和意識形態上,Xanadu 完全與蒂姆·伯納斯-李所創建的萬維網 (World Wide Web, WWW) 相對立。
Xanadu的關鍵原則
在現代互聯網中,連結就像是一條單行道。文檔A可以連結到B,但後者對此是“未知”的。如果B的擁有者刪除或更改了地址,A中的連結將變爲無效。這是網路信息侵蝕的主要原因。
在Xanadu中,所有連結都是雙向的和不可破壞的。如果A引用了B,則B自動引用A。刪除或移動文檔而不留痕跡是不可能的。系統保證任何連結永遠不會斷開。這確保了上下文的完整性和保留。
轉錄(transclusion)——這是尼爾森最具革命性的想法之一。與其從一個文檔復制並粘貼引用,不如Xanadu允許直接“嵌入”原始片段。用戶將引用視爲新文本的一部分,但實際上這是從原始來源加載的“活”片段。
這解決了幾個問題。首先,抄襲消失了。因爲外國文本總是與作者保持關聯,所以不可能將他人的文本冒充爲自己的。其次,保持了上下文。用戶可以隨時轉到引用的完整原文,查看它使用的環境。第三,如果原作者進行了修改,它們會自動顯示在所有使用了轉錄的文檔中。
永久版本控制——Xanadu中的每個文檔都有其所有版本的完整和不變的歷史。無法永久刪除任何內容。系統保存每次更改,允許比較文檔的不同狀態並跟蹤其演變。從本質上講,這類似於Git的版本控制系統,甚至是區塊鏈的原則,其中每個新記錄將永遠保留在歷史中。
納爾遜開發了一種系統,能夠自動獎勵作者。每當有人通過跨引用查看文檔或其片段時,都會自動向內容所有者的帳戶發送一小部分分幣(微支付)。這是一種優雅的商業模式,嵌入在網路的架構中。它鼓勵引用和使用他人的作品,使這一過程對所有參與者都有利。
爲什麼尼爾森批評現代網路?
當1990年伯納斯-李推出萬維網時,它因其簡單性迅速流行開來。但對尼爾森來說,這種簡單性卻是毀滅性的。他稱HTML爲“傻瓜的超文本”,認爲它扭曲了他最初的概念。
Nelson 對 WWW 的主要投訴是:
«HTML 是我們所反對的:不斷斷開的連結、沒有來源的引用、缺乏版本管理和版權問題》,—— 內爾森在書籍《文學機器》中寫道 (1980).
納爾遜的遺產在2025年:從Web3到NFT
尼爾森的思想在20世紀看起來過於復雜和烏托邦,但今天卻經歷了復興。構成Xanadu的概念與去中心化技術的原則驚人地相契合:
最終結果是什麼?
納爾遜不僅僅是“超文本”一詞的創造者。他是一位遠見卓識的人,早在數字世界普及之前就看到了其潛力和風險。
他的項目Xanadu未能與簡單務實的WWW競爭,但卻成爲了下一代互聯網的智能基礎。
可能,網路未來的戰爭還沒有結束,Xanadu 的原則——完整性、上下文、所有權和公正——仍將體現在下一代互聯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