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抽象的本质与未来:从跨链到意图架构的演进

robot
摘要生成中

重新定义链抽象:一种理解和探索的新视角

链抽象作为 Web3 领域的新概念,引发了广泛讨论。本文试图从基本问题出发,探讨链抽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前景。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核心要点:

  • 抽象旨在隐藏复杂性,Web3 中的抽象层次通常高于 Web2
  • 模块化降低了公链构建门槛,链抽象则涉及公链关系重构及用户/开发者体验优化
  • 跨链资产转移、跨链通信、互操作性和链抽象构成了一套以协调不同链上交易为核心的概念集合
  • 基于意图的链抽象解决方案成为主流架构,多种组件产品或将逐步构建链抽象的最终形态
  • 业界对链抽象的讨论仍偏重基础设施,链抽象作为实际问题有赖于链上活跃度、模块化进展及新用户/开发者的加入
  • 链抽象的未来发展需考虑对小型公链的影响,以及在非金融类应用中的探索

链抽象的本质

链抽象是否为真实存在的问题?这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目前较有说服力的观点认为,链抽象是模块化的延续。

在计算机科学中,抽象指从后台流程中分离出高阶操作和概念的过程,目的是通过隐藏复杂性来简化理解。Web3 中的链抽象,则是将各条链的内部机制隐藏,实现链的无感使用。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Web3 环境下的模块化和抽象关系更为复杂。虽然模块化有助于解决单个公链内部的抽象问题,但多链格局下的用户/开发者体验抽象仍有待完善。链抽象的提出包含了对公链关系的重新架构,以实现多链间的连接和兼容。

链抽象作为实际问题的迫切性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 链上活跃度:是否有更多应用带来更多用户活动
  • 模块化区块链的进展:链上活动是否推动了更多 rollup 和应用链的构建
  • 新用户和开发者的进入障碍:现有区块链环境在多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参与者的加入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链抽象的定位

链抽象本身是一个抽象概念,在 Web3 内部叙事层次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包罗万象甚至模糊不清的特性。它更像是一种指导思想,而非具体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将跨链、互操作性和链抽象视为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概念谱系。它们构成了一套以协调不同链上交易为核心的概念集合,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界限模糊。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跨链相关的应用和协议大致可分为两类:

  • 跨链资产转移:如跨链桥、跨链 AMM、跨链聚合器等
  • 跨链通信:如 Layerzero, Wormhole, Cosmos IBC 等

跨链通信协议能处理更复杂的跨链操作。互操作性协议则更进一步,涉及更深层次的数据处理、共识和验证。链抽象的内涵包括了区块链互操作性,但更强调用户和开发者体验的改善。

链抽象的实现路径

不同项目对链抽象的理解和切入点各异,大致可分为两派:

  1. 古典派:从互操作性协议演进而来,更注重开发者端抽象。代表有 Cosmos、Polkadot、OP superchain、Polygon Agglayer 等。

  2. 意图派:结合新兴意图架构,更关注用户端抽象。包括:

    • 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如 Near, Particle Network 等
    • 组件类解决方案:主要是 DeFi 协议,如 UniswapX, 1inch, Across Protocol 等

两派都将安全快速的跨链和友好交互作为核心设计目标。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意图架构作为一种流行产品架构值得关注。其核心理念是:用户只需指定期望结果,无需关心过程细节,复杂任务可外包给第三方。这与链抽象追求的用户体验改善高度契合。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市场上有多种链抽象架构分类方法,较知名的如 Frontier Research 的 CAKE 框架,将链抽象技术划分为权限层、求解层和结算层。

具体而言:

  • 权限层:核心是账户抽象,作为用户表达意图的入口
  • 求解层:通常是链下第三方求解器,用于满足用户意图
  • 结算层:确保交易执行,用户获得预期结果,求解者获得报酬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近期,以跨链 DeFi 协议为代表的组件类意图解决方案相较传统跨链模式已显现优势。如 Across Protocol 的 Across Bridge 在速度、价格和收费能力上表现突出。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从路线图看,Across Protocol 将推出跨链意图结算层。Uniswap Labs 和 Across Protocol 共同提出的 ERC-7683 标准化意图表达,旨在降低求解者准入门槛,构建通用网络。多种组件类产品可能会逐步构建出链抽象的最终形态。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链抽象面临的挑战

当前对链抽象的理解和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基础设施本位思维:

    • 大额融资和高估值引发市场质疑
    • 缺乏外部增量导致"空气基建"批评
    • Layerzero 空投前后数据落差引发对跨链通信实际需求的怀疑
  2. 标准化与实用性的平衡:

    • ERC-7683 标准讨论中出现对其实用性的质疑
    • 全面而通用的协议标准可能过于笼统或庞大,难以解决具体问题
    • 链抽象协议本身可能造成新的碎片化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 链抽象对新公链/小型公链的影响及其采用前景
  • 基于意图的 DEX 架构对代币流动性分布的潜在影响
  • 除 DeFi 外,基于意图的其他产品形态探索
  • 链抽象能否成为继模块化之后的下一个热点,抑或沦为泡沫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把问题作为方法:一种理解链抽象的新框架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DeFi老顽童vip
· 07-16 01:45
年轻人搞这么麻烦,裸多不香吗
回复0
韭当割vip
· 07-15 00:21
标准韭菜上线!
回复0
单身三年多vip
· 07-15 00:15
还搞不懂要抽象啥捏~
回复0
熊市避雷针vip
· 07-15 00:06
跨链还是layer2 香点
回复0
空投黑洞vip
· 07-14 23:56
抄家底的项目又出来了
回复0
GateUser-2fce706cvip
· 07-14 23:51
大势已定 三年前就该布局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