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减半与宏观周期:2025年牛市展望及投资策略分析

robot
摘要生成中

比特币减半效应:价格驱动因素的多元分析

许多人认为"减半"对比特币的主要影响是稀缺性,从而刺激了囤积和投机行为。然而,"减半"实际上是产量的减半 - 全网投入相同的算力成本,但比特币产出减半。

如果全网算力减半,挖矿成本将保持不变。但由于价格上涨预期和矿机成本等沉没因素,比特币的算力很可能会超过减半前水平。这意味着,只要算力超过一半,比特币的生产成本就会上升。随着更多高成本比特币被挖出,价格会被推高。这解释了为什么比特币牛市高点通常出现在减半后一年多,而非减半附近。

因此,"减半"推动牛市不仅是情绪因素,还有成本因素。当然,成本并不能决定价格,对于加密货币而言,价格跌破成本是很常见的现象。

2013、2017、2021牛市只有"减半"这一个驱动因素吗?

莱特币减半表现分析

有观点认为,2023年莱特币减半表现不如2019年,据此推测本轮比特币减半可能也表现不佳。2019年莱特币减半发生在8月,但价格高点出现在6月,这显然受到了减半预期的影响。

不过,我们不应忽视一个重要因素:2019年6月,美联储开始降息。这种时间上的重合很难说是巧合。

宏观环境与加密货币牛市

许多加密货币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因素不以为然,因为过去比特币与美股关联度不高。但事实上,比特币可能一直受到宏观周期的影响。

我们熟知的是比特币减半与价格高点之间的关系:

  • 第一次减半(2012年11月28日)约12个月后达到高点
  • 第二次减半(2016年7月9日)约17个月后达到高点
  • 第三次减半(2020年5月12日)约18个月后达到高点

然而,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相关性:

  • 2012年1月美国M2增长率峰值,约22个月后比特币达到高点
  • 2016年10月美国M2增长率峰值,约14个月后比特币达到高点
  • 2021年2月美国M2增长率峰值,约9个月后比特币达到高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选与比特币高点之间存在惊人的一致性:

  • 2012年11月大选,约12个月后比特币达到高点
  • 2016年11月大选,约12个月后比特币达到高点
  • 2020年11月大选,约12个月后比特币达到高点

比特币的设计似乎考虑了美国的政策和经济周期。近几次美国大选多数出现在M2货币供给量增长率高点或次高点附近,这意味着处于加速放水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有利于经济繁荣,也会增加市场流动性,部分资金流向投机市场。

2013、2017、2021牛市只有"减半"这一个驱动因素吗?

2025年及以后的展望

分析表明,比特币的四年牛市周期不仅受"减半"推动,还受宏观因素影响。因此,2023年莱特币减半表现不佳并不意味着2025年的牛市会受到影响。比特币减半的利好效应仍然存在,美联储终将降息,美元流动性也会从紧缩转向宽松。

考虑到宏观因素的影响,从降息开始到M2增长率达到峰值,可能会将牛市周期推迟到2026年,而不是原先预期的2024年底。具体时间还需进一步观察。

投资时机把握

关于投资时机,我们需要等待本月美联储点阵图的发布,这可能揭示两个重要转折点:停止加息和开始降息。这些转折点可能带来短期情绪反弹,但前景并不乐观。自1960年以来,美国M2货币供给量首次出现负增长,美元流动性紧张。即使开始降息,仍处于高息阶段,前期高息贷款进入偿还压力期,风险依然存在。

投资者需要保持耐心。近期一些小市值代币表现活跃,短期可能有机会,但长期来看仍需谨慎对待。

2013、2017、2021牛市只有"减半"这一个驱动因素吗?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挖矿退役军人vip
· 07-18 03:31
老矿工都知道 减半就涨
回复0
烧钱研究协会vip
· 07-17 20:37
套过的坑都是经验,不亏不知资产有多重要!专业研究如何高效亏损的韭菜资深玩家。看空就是多,看多就是空!

讲完散户亏的原因...又得补仓了
回复0
链游脱坑专家vip
· 07-15 10:16
有一说一 太贪是要吃瘪的...
回复0
MEV猎手阿福vip
· 07-15 03:59
有波动才有肉吃~
回复0
空投碰瓷哥vip
· 07-15 03:57
减半等于涨 懂?
回复0
地板价梦魇vip
· 07-15 03:56
不得不佛系等待明年底咯
回复0
0xSoullessvip
· 07-15 03:41
韭菜进场提款机准备就绪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