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硅谷坦克:特德·尼尔森
特德·尼尔森是一个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看到了互联网未来的人。他引入了“超文本”和“超媒体”这两个术语,这些术语构成了万维网的基础。但今天人们使用的互联网只不过是这个哲学家最初构想的苍白而扭曲的影子。
尼尔森梦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知识宇宙,却得到了一个有着损坏链接和抄袭的中心化网络。在新一期的《硅谷坦克》中,ForkLog 探讨了为什么这位美国远见者的思想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相关。
泰德·尼尔森是谁?
西奥多·霍姆·尼尔森不仅仅是IT领域的先驱。他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并不把计算机视为计算器,而是看作扩展人类智慧和文化的工具。
未来的哲学家于1937年出生在女演员塞莱斯特·霍尔姆和导演拉尔夫·尼尔森的家庭。尼尔森的童年是在好莱坞和百老汇的后台度过的,他表示,这帮助他将世界视为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故事和布景的系统。
在1960年,当计算机占据整个房间并使用打孔卡时,他已经在考虑为所有人建立一个全球信息网络。
纳尔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员。他是思想的建筑师。他的主要目标是创建一个有机地反映人类思维非线性的系统。我们并不是按顺序思考,从“A”到“Я”:我们的思维跳跃,创造联想,回归旧的想法。纳尔逊希望计算机也能这样工作。
正是从这种哲学中诞生了“超文本”和“超媒体”这两个术语。对尼尔森来说,这不仅仅是点击蓝色链接的机会。这是一种将全世界的文学、科学和艺术连接成一个不断增长的知识网络的方法。
Xanadu项目:我们失去的互联网
尼尔森的理念体现在Xanadu项目中——他的代表作。这不仅仅是一个系统,而是一种哲学,一个全球人类所有书面信息的存储库。Xanadu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的网络,每个文档与其他文档相连。该项目在1960年宣布,远早于现代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的出现。
在技术和意识形态上,Xanadu 完全与蒂姆·伯纳斯-李所创建的万维网 (World Wide Web, WWW) 相对立。
Xanadu的关键原则
在现代互联网中,链接就像是一条单行道。文档A可以链接到B,但后者对此是“未知”的。如果B的拥有者删除或更改了地址,A中的链接将变为无效。这是网络信息侵蚀的主要原因。
在Xanadu中,所有链接都是双向的和不可破坏的。如果A引用了B,则B自动引用A。删除或移动文档而不留痕迹是不可能的。系统保证任何链接永远不会断开。这确保了上下文的完整性和保留。
转录(transclusion)——这是尼尔森最具革命性的想法之一。与其从一个文档复制并粘贴引用,不如Xanadu允许直接“嵌入”原始片段。用户将引用视为新文本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这是从原始来源加载的“活”片段。
这解决了几个问题。首先,抄袭消失了。因为外国文本总是与作者保持关联,所以不可能将他人的文本冒充为自己的。其次,保持了上下文。用户可以随时转到引用的完整原文,查看它使用的环境。第三,如果原作者进行了修改,它们会自动显示在所有使用了转录的文档中。
永久版本控制——Xanadu中的每个文档都有其所有版本的完整和不变的历史。无法永久删除任何内容。系统保存每次更改,允许比较文档的不同状态并跟踪其演变。从本质上讲,这类似于Git的版本控制系统,甚至是区块链的原则,其中每个新记录将永远保留在历史中。
纳尔逊开发了一种系统,能够自动奖励作者。每当有人通过跨引用查看文档或其片段时,都会自动向内容所有者的账户发送一小部分分币(微支付)。这是一种优雅的商业模式,嵌入在网络的架构中。它鼓励引用和使用他人的作品,使这一过程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利。
为什么尼尔森批评现代网络?
当1990年伯纳斯-李推出万维网时,它因其简单性迅速流行开来。但对尼尔森来说,这种简单性却是毁灭性的。他称HTML为“傻瓜的超文本”,认为它扭曲了他最初的概念。
Nelson 对 WWW 的主要投诉是:
«HTML 是我们所反对的:不断断开的链接、没有来源的引用、缺乏版本管理和版权问题》,—— 内尔森在书籍《文学机器》中写道 (1980).
纳尔逊的遗产在2025年:从Web3到NFT
尼尔森的思想在20世纪看起来过于复杂和乌托邦,但今天却经历了复兴。构成Xanadu的概念与去中心化技术的原则惊人地相契合:
最终结果是什么?
纳尔逊不仅仅是“超文本”一词的创造者。他是一位远见卓识的人,早在数字世界普及之前就看到了其潜力和风险。
他的项目Xanadu未能与简单务实的WWW竞争,但却成为了下一代互联网的智能基础。
可能,网络未来的战争还没有结束,Xanadu 的原则——完整性、上下文、所有权和公正——仍将体现在下一代互联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