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南塘DAO诞生记:乡村与Web3的创新融合实验
南塘DAO记事(上篇)
诞生
南塘的民主基因
2025年,在以太坊基金会学术资助项目的愿望清单里,"DAO工具如何助力合作社"首次被作为一个学术命题提出。当全球研究者们面对这个问题摩拳擦掌之时,在中国一个"普通"的乡村里,一个由年轻人、村民组成的草台班子却早已开始解题——2024年8月,南塘DAO,一个致力于乡村建设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正式成立。与世界上绝大多数DAO不同,南塘DAO全体成员进驻乡村、在地生活,一时间与村里原本的农业合作社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村子到底有什么魅力,竟能吸引如此多Web3的元素汇聚于此,第一个乡村DAO为何诞生在这里?其实,偶然背后是必然——这片土地三十年来培育的民主基因与文化积淀,才是最深层的答案。从闻名遐迩的农民维权组织,到"罗伯特议事规则"的首次乡土化实践,这里早已埋下了民主治理的种子。
20世纪90年代,安徽某些地方层层加码加重农民负担,干部作风败坏,纠结地痞流氓追缴税款,百姓民不聊生。彼时,刚刚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的杨云标(标哥)代替村民上京告状,但遭受了各种责难、恐吓,甚至非法拘捕。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村民认为只有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才能改变农村现状。于是,"农民维权协会"应运而生。2004年,在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的倡议下,该村筹备成立"南塘兴农合作社",这标志着当地的主要目标逐渐由带有对抗色彩的维权抗争转向了组织建设和发展——从"哭着维权"逐渐走向"笑着乡建"。
2008年,《罗伯特议事规则》这一西方经典议事程序首次在中国乡村落地生根。推动这一变革的关键人物袁天鹏,这位曾在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学生议会亲身体验议事规则的海归,回国后一直致力于议事规则的本土化实践。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自由作家寇延丁的介绍下,他与南塘合作社的杨云标结缘,并且亲自来到了南塘。在这里,他们三人跟村民的反复讨论和试错,终于在几个月后打磨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南塘十三条"(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萝卜白菜规则")。这项议事规则的本土化创新实践,迅速引发了海内外学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南塘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
成立南塘DAO
说到把合作社和Web3联系起来,那一定绕不开一个人——刘兵。2011年,刘兵偶然在网络上了解到南塘村民主实践的案例。带着对当地"萝卜白菜规则"的好奇,他只身来到南塘做起了志愿者。与此同时,来自美国的人类学博士生马修·黑尔(Matthew Hale)也从美国来到了南塘,着手进行其关于中国新农村建设运动的田野调查。在这片与土地血脉相连的村庄,他们天马行空地讨论着诸如"阿根廷工人占厂运动、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去中心化经济系统产生,如何促进合作社的发展"等时代命题。实现财务自由后,刘兵开始回馈南塘,最开始直接给南塘合作社捐以太币,并试图向合作社成员科普区块链技术、数字钱包等新鲜概念,但效果并不理想。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南塘合作社和国内Web3领域分别发生了两件大事。首先是合作社资金互助项目爆雷,受到2022年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合作社借贷出去的资金无法收回,陷入了债务泥潭;而与此同时,华语圈最大的DAO组织SeeDAO也完成了由公司向DAO的转型,并迅速崛起,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DAO社区。经由刘兵、古忆与王德斌等人牵线,2023年合作社负责人杨云标与SeeDAO创始人白鱼深度交谈之后,双方开始意识到Web3跟乡村结合,不仅能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和商业资源,也能为深陷债务危机的合作社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
2024年5月,SeeDAO内部多名成员前往南塘交流考察,在由乡村小学改造而成的南塘素舍里,标哥与来访者围坐在菩提树下,娓娓道来合作社二十余年的奋斗历程。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Web3探索者,连连感叹南塘简直是"中国Web3的耶路撒冷"。这次有趣的会面点燃了双方的合作热情,SeeDAO随后多次组织成员前来游学交流。几乎与此同时,合作社启动了第一期实习生招募计划,向怀揣乡村建设理想的年轻人敞开大门。
2024年6月,在上海的一场"以太坊公共之夏"活动中,来自安徽阜阳南塘合作社的伙伴们第一次踏入了Web3的世界。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正在准备主题发言的LXDAO成员——跳。随后的几天里,刘兵与LXDAO成员余星的深入交流让"Web3入驻南塘"的构想逐渐成形。很快,SeeDAO的栗子以及LXDAO的余星和跳作为首批驻村者来到南塘,开启了这场特别的实践。为了吸引更多Web3伙伴参与,刘兵承诺为每位来南塘的参与者提供0.1ETH的奖励;而后,为了打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激励机制,在大家的建议下,刘兵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金库,用以促进南塘和Web3之间的交流。2024年7月28日,由余星撰写的南塘DAO的第一份提案发布,标志着这个旨在推动Web3技术与乡村治理融合的创新组织正式开始运作;一个月后,南塘DAO的成立提案在LXDAO获得通过,标志着南塘DAO与LXDAO正式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同时确立了其作为独立运营主体的地位。
集结与冲突
集结:南塘DAO七元老
在刘兵Web3激励计划的加持下,消息很快在不同的在线DAO社区传播开来,更多伙伴陆续来到了南塘。至此,一个由七位初始成员组成的乡村DAO就这样被组建了起来。"七元老"背景各异,有的是其他DAO的从业者,有的是Web3程序员,有的还是在读研究生,也有南塘土生土长的村民。放眼全中国,恐怕在当时也很难找到一支如此接地气的DAO小队了。
余星是南塘DAO首位驻村成员。在结识刘兵前,这位Web3从业者已深入研究过日本乡村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的创新案例。谈及与南塘的渊源,他认为这片承载着农民维权组织实践、罗伯特议事规则探索的土地,其历史积淀中蕴含着"先锋性社会探索"的特质,这为Web3介入乡村建设提供了独特土壤。不过面对现实,他直言乡村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壁垒,因而只有"把人投入进去才有可以做的事情"。
跳是继余星之后,第二位来到南塘的核心成员。作为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的忠实粉丝,初次接触DAO这个概念时,他就被这种自下而上的组织方式深深地吸引了。带着这样的价值观,他来到乡村、追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建立,因而自然习惯于以一种在地视角思考问题——当提到乡村建设与DAO的结合时,他说尽管将这两种元素简单包装就能产生一些"噱头",从而能够给乡村带来更多发展资源、经济效益、和关注度,但充满泡沫的Web3仍然像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更加需要乡村这片沃土。
必兵是Web3领域一位资深的开发者。正如他的网名"xboring"所暗示的那样,他的日常生活简单而规律。然而这种平静的表象下,藏着一颗对新兴事物充满好奇的心——正是这份"静极思动"的探索欲,将他引入了DAO的世界。生长于乡村的必兵,骨子里始终保持着对乡土的特殊情感。当看到"将乡建与Web3结合"这个前所未闻的想法时,他内心的热情被瞬间点燃。
除了余星、跳和必兵外,从外地赶来的成员还有Cikey、偏偏和定慧。当时Cikey是LXDAO运营组负责人,也是一名去中心化社区的布道者,"DAO的设计类似于生态系统,自下而上生发,可以给更多人机会,激发个体的潜能和创造力,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更好协助当地与Web3融合,她在南塘的邀请下踏上了这片土地。偏偏当时广州银林的生态农场工作,虽然只是对DAO有个初步印象,但他觉得"这个东西还挺好玩的"。最后来到南塘的是定慧,他是一位圈内知名的KOL,曾因一篇《国人DAO大败局:放心吧!我们都实现不了去中心化自治》爆款文章走进Web3视野。
随着定慧的加入,南塘"七元老"终于集结完毕,开启了这场乡建和Web3融合的社会实验。
冲突:背景迥异的两群人
中国乡村社会的集体主义文化,根植于农业社会的村落共同体传统,强调群体协作与共同福祉。这种文化以"人在做,天在看"的道德约束为基础,通过集体规范实现治理并维系社会秩序。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述,传统信仰(如灶神监督)与禁忌(敬谷、性、字纸)构成了乡村社会中对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相比之下,DAO的治理逻辑则推崇个体理性和自主决策,借助区块链的透明性与可追溯性构建信任机制。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文化与逻辑相遇时,冲突与矛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2025年初,南塘兴农合作社对外发布了"南塘青年实习生计划",这是自2024年3月该计划启动以来的第三次招募。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的学习内容不仅包括生态农业与零污染村庄建设、大地书房运营和社区文化建设,而且还把学习Web3基础原理和工具,以及参与南塘DAO放在了突出位置。不过,尽管这则别开生面的招募让人耳目一新,南塘内部的情况却并不乐观,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合作社和南塘DAO的成员们之间不仅没有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反而变得矛盾重重,彼此之间"张力"十足。在一篇文章里,跳曾将产生这种张力的原因总结为两群人之间的存在的巨大鸿沟:"两个团队之间的差异包括经验、生活经历、价值观念、脾性、很多时候是偏见。"
事实上,这种差异的影响在成立南塘DAO时就初见端倪。在最初确立合作社和南塘DAO之间的合作关系时,双方就产生过比较大的分歧。南塘DAO的成员希望自己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