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威胁迫近比特币?一文读懂其加密安全、未来时间线与后量子加密防御

比特币数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建立在数学基础上。其交易由目前普通计算机无法破解的加密技术保护。然而,一种新的计算模型——量子计算,构成了独特的挑战。一旦规模化,它可能在数小时内破解比特币的加密骨干,威胁其作为“数字黄金”的未来。这种风险并非迫在眉睫,但其利害关系巨大,不容忽视。

比特币安全机制如何运作

比特币由公钥加密技术保护。每个钱包都有一个用于接收资金的公共地址和一个用于签署交易的私钥。两者之间的链接被设计为单向函数:可以从私钥生成公钥,但反向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比特币依靠数字签名来授权交易。它主要使用 secp256k1 曲线上的 ECDSA 算法,这使得钱包可以证明代币所有权而无需暴露其私钥。对于 P2PKHP2WPKH 等常见地址类型,公钥在您花费代币之前是隐藏的。这减少了其暴露在潜在攻击下的时间。

量子计算:为何对加密货币至关重要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利用量子比特的新型机器,量子比特可以同时代表多种状态。这使得它们能够比常规计算机更快地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肖尔算法(Shor’s algorithm),它最终可能破解保护比特币的加密系统。它威胁着椭圆曲线加密(ECC),即比特币 ECDSASchnorr 签名背后的数学基础。当前研究表明,破解比特币的 ECC 需要数千个稳定的逻辑量子比特和数万亿次操作,这远远超出了当今量子计算机的能力。但随着技术发展速度的指数级增长,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真实的威胁水平与“先收割,后解密”的风险

当今最先进的机器,如 IBM1,121 量子比特 CondorAtom Computing1,200+ 量子比特处理器,令人印象深刻,但这些是物理量子比特,它们通常充满噪音且容易出错。要破解比特币的安全性,你需要数百万个物理量子比特来支持加密攻击所需的数千个逻辑量子比特。估算显示,在 24 小时内伪造比特币签名,大约需要 1,300 万个物理量子比特,这远远超出了当前的能力。

然而,还有另一种风险,被称为“先收割,后解密”(harvest now, decrypt later)。黑客可以在今天存储交易数据,然后等到强大的量子机器可用时再对其进行解密。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机构已经敦促组织做好准备。

何时会成为一个问题?

升级全球系统需要时间,因此政府和研究人员正在提前行动:

  • 2024 年,新的后量子加密(PQC)标准被最终确定,以防御未来的威胁。
  • 英国的路线图预测,量子计算机可能在 2028 年至 2031 年左右开始构成严重风险,并在 2035 年前完全迁移到量子安全系统。

简化时间线:

  • 2025 年:达到 1,000+ 物理量子比特
  • 2028-2031 年:开始早期迁移
  • 2035 年:完全采用量子安全加密

构建后量子防御体系

安全社区并没有停滞不前。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正在协调一项全球倡议,以建立后量子加密(PQC)标准。这些算法旨在抵御量子攻击,同时在现实世界中保持实用性。

与此同时,区块链开发者正在探索积极的策略,例如:

  • 将钱包地址升级为抗量子格式
  • 实施混合或分层加密,结合经典和量子安全方法
  • 为用户提供迁移资产至量子安全钱包的路径,以在风险显现前做好准备

这些措施旨在为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提供未来保障,确保即使量子能力比预期来得更早,也能实现平稳过渡。

投资者现在可以做什么

  • 保持信息畅通:关注后量子加密更新,并留意钱包和交易平台何时开始支持量子安全迁移路径。
  • 分散持有:避免将所有资金投入单一加密货币,以降低因意外技术变革带来的风险。
  • 使用现代实践:选择 P2WPKH 等地址类型,并避免重复使用地址以限制公钥暴露。

结语

量子计算机目前尚不足以破解比特币的安全性,但其发展正在加速。政府和研究人员正在提前做好准备,而比特币具有灵活性,只要社区通力合作,就能够进行升级。这不是一场一夜之间爆发的危机,而是一项将在未来十年展开的长期挑战。通过提前规划,比特币及其他系统可以平稳过渡到量子安全加密。

BTC0.68%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