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KD指标完全攻略|从0到精通的交易员必修课

KD是什么?白话版

想像股价就像一个过山车,KD指标就是告诉你这个过山车现在在哪个位置。由美国人George Lane在1950年发明,专门用来抓转折点和找超买超卖机会。

核心概念很简单:KD值在0~100之间波动,数值越高表示股价越强势(小心过热),数值越低表示股价越弱势(可能反弹)。

KD由两条线组成

  • K线(快线):反应价格变化快,灵敏度高
  • D线(慢线):K线的平均线,反应迟钝一些

当K线向上穿过D线,叫「黄金交叉」→ 买入信号;K线向下穿过D线,叫「死亡交叉」→ 卖出信号。

KD怎么算?(硬核版)

三步走:

第一步:算RSV(相对强弱值)

RSV = (当日收盘价 - 最近n日最低价) / (最近n日最高价 - 最近n日最低价) × 100

n通常设14或9天。RSV就是回答「今天的股价在最近n天的高低范围里排第几位」。

第二步:算K值

今日K值 = (2/3 × 前一日K值) + (1/3 × 今日RSV)

没有前一日K值就用50代替。K值对股价反应最快。

第三步:算D值

今日D值 = (2/3 × 前一日D值) + (1/3 × 今日K值)

D值是K值的平滑版,反应更迟钝。没有前一日D值就用50代替。

实战应用|四大招式

招式一:超买超卖判断

  • KD > 80:股价过热,短期内跌下来的机率是95%。但别急着空单,可能还会再涨,这只是风险警示而已。
  • KD < 20:股价过冷,短期反弹机率是95%。结合成交量观察效果更佳——量能回升时反弹最凶。
  • KD ≈ 50:多空平衡,可以观望或做区间操作。

重点:超买不等于马上就跌,超卖不等于马上就涨。只是风险提示信号,别迷信。

招式二:黄金交叉买进信号

K线从下方向上穿过D线 = 黄金交叉。因为K线更敏感,它的上穿代表着股价走势从弱转强的分水岭。此时可考虑建仓做多。

招式三:死亡交叉卖出信号

K线从高档位向下穿过D线 = 死亡交叉。表示走势从强转弱,下跌机率增加。此时应考虑减仓或做空。

招式四:背离信号(最强预警)

正背离(顶背离):股价创新高,但KD指标却没有。代表买盘无力,随时可能反转下跌。→ 卖出信号

负背离(底背离):股价创新低,但KD指标却没有。代表卖压减弱,有望反转向上。→ 买入信号

但要注意:背离不是100%准确,最好搭配其他指标来验证。

KD的死穴|你必须知道的缺陷

1. 钝化现象(最坑的问题)

KD指标有时会在超买区(>80)或超卖区(<20)长期徘徊,失效了。特别是高档钝化,股价持续上涨,KD却一直在80-100之间,你根本不知道该跑还是该留。

解决方案:别只看KD,搭配其他指标(MACD、均线等)和基本面消息一起判断。如果有利多出现,可能还能涨;如果利空,要果断止损。

2. 信号过于频繁

KD太敏感,容易产生噪音。短周期设定(如5日)更明显,会让你不断追涨杀跌,交易成本爆表。

3. 参数灵敏度问题

  • 短周期(5日、9日):反应快,适合短线,但杂讯多
  • 长周期(20日、30日):走势平缓,适合长线,但反应慢

4. 属于落后指标

KD是根据历史价格计算的,无法预测未来。它只能告诉你过去发生了什么,不能告诉你接下来会怎样。

KD如何设定?

通常默认设定:K = 9天,D = 3天

可根据交易风格调整:

  • 短线高频:用9日或14日KD(参数k=9或14)
  • 中线波段:用20日KD
  • 长线投资:用30日或以上KD

数值越小越敏感,数值越大越平缓。没有绝对最优参数,根据你的交易周期来调。

总结|KD指标的正确用法

千万别干的事

  • ❌ 单纯看KD值就下单
  • ❌ 迷信超买超卖的边界值
  • ❌ 忽视钝化现象

该怎么做

  • ✅ 把KD当风险提示工具
  • ✅ 结合其他技术指标(MACD、RSI、移动平均线等)
  • ✅ 融入基本面分析和市场情绪
  • ✅ 做好止损止利点,管理风险

最重要的:KD指标只是你交易工具箱里的一把刀,不是仙丹。交易最终还是靠纪律、风控和心态。指标会骗人,但亏损不会。

实战的时候,最好用模拟账户先玩几十次,找到你自己的感觉再下真金白银。纸上谈兵没用,只有在市场里摔跤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