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從 MicroStrategy 到 Metaplanet:比特幣金庫型企業溢價迷思,正在走向高風險的槓桿循環?
(本文基於 Galaxy Insights 研究分析師 Will Owens 於 2025 年 7 月 1 日發表之研究報告《Why Are Bitcoin Treasury Companies Trading at Such High Premiums to NAV?》整理撰寫,並加入市場觀察者 Ethan Yang 對未來風險的評論分析)
比特幣金庫股的溢價邏輯:不只是 BTC,還有資本槓桿
Galaxy Insights 研究員 Will Owens 指出,以 Strategy(MicroStrategy)為例,其透過可轉換債與 ATM 增資,將股價溢價轉化為購幣資金來源。當股價高於每股 BTC NAV 時,該公司能「增益發行」而非稀釋股東。
此模式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高股價 → 融資 → 購幣 → 強化敘事 → 支撐高股價
但它也構成一個潛在風險:一旦溢價消失,整個槓桿結構可能迅速崩塌。
(比特幣估值新制奏效,Strategy單季利潤衝破百億鎂,券商喊目標價590美元)
Metaplanet:透明度最高的高風險實驗?
Owens 報告強調,Metaplanet 以「鏈上儲備證明」、「實時 BTC Dashboard」和「BTC yield」等機制,提供高透明度,提高投資人信任。
Metaplanet 的 Bitcoin Dashboard 實時顯示 BTC 每股持倉與稀釋後 BTC yield,透明度在全球金庫型公司中罕見。
儘管資訊公開,但本質風險仍在:投資者購買的其實是一台「不斷發債和增資的槓桿引擎」。
(Metaplanet 再加碼!日企瘋買比特幣、提出專屬指標 BTC Yield、BTC Gain、BTC ¥ Gain)
評論觀點:Ethan Yang 對系統性風險的警告
Ethan Yang 指出:
「這些公司並非長期價值型投資者,而是透過董事會控制和傳統融資手法,打造高倍本益比與退出機會的金融結構。下一次流動性危機可能會從這些公司引爆。」
他特別強調以下風險:
比特幣價格大跌時:企業淨值將迅速下滑,而原始股東無意增資,因為成本不低,抗跌能力有限。
比特幣長期盤整時:溢價回歸正常,ATM 融資將不再增益,甚至導致稀釋,形成惡性循環。
「下一次幣市『死亡螺旋』可能不會從 DeFi 或交易所開始,而是從這些帶槓桿的金庫企業起跳。」
情緒重演,風險亦步亦趨
高溢價映射的是一種集體情緒:我們不只是買 BTC,我們在買「有力量不斷加碼 BTC 的公司」。但這條路,可能通往兩種結局:
長期牛市:這些公司可能化身下一代巨頭。
盤整或熊市:它們可能成為下一個 LUNA/FTX 的系統性風險引爆點。
如 VanEck 的 Matthew Sigel 所言:「溢價一旦消失,增資就從戰略性轉為掠奪性。」這句話值得每位追高這類股票的投資人謹記。
這篇文章 從 MicroStrategy 到 Metaplanet:比特幣金庫型企業溢價迷思,正在走向高風險的槓桿循環?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