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並行EVM技術:區塊鏈執行層的創新與挑戰
以太坊虛擬機EVM
EVM與Solidity
智能合約開發是區塊鏈工程師的基本技能。開發者通常使用Solidity或其他高級語言來實現業務邏輯。但EVM無法直接解析Solidity代碼,需要將其編譯成虛擬機可執行的低級語言(操作碼/字節碼)。目前已有工具可以自動完成這一轉換過程,減輕了開發者理解編譯細節的負擔。
雖然編譯會引入一些額外開銷,但熟悉低級編碼的工程師可以直接在Solidity中使用操作碼編寫程序邏輯,以實現最高效率並降低gas消耗。例如,某知名NFT交易平台的交易協議就廣泛使用內聯匯編來最小化用戶的gas開銷。
EVM性能差異:標準與實現
EVM(又稱"執行層")是編譯後的智能合約操作碼最終執行的地方。EVM定義的字節碼已成爲行業標準。無論是用於以太坊Layer網路還是其他獨立區塊鏈,與EVM標準的兼容性都使開發者能夠高效地在多個網路上部署智能合約。
盡管遵循EVM字節碼標準使虛擬機成爲EVM,但具體實現方式可能大不相同。比如,以太坊的某客戶端用Go語言實現了EVM標準,而以太坊基金會的另一團隊則維護着C++實現。這種多樣性爲不同的工程優化和定制實現提供了可能。
並行EVM技術
歷史上,區塊鏈社區主要關注共識算法的創新,一些知名項目更多因其共識機制而聞名,而非執行層。雖然這些項目在執行層也有創新,但其性能常被誤認爲僅源自共識算法。
實際上,高性能區塊鏈需要創新的共識算法和優化的執行層相結合,類似於木桶理論。對於僅改進共識算法的EVM區塊鏈,提升性能往往需要更強大的節點硬件。例如,某知名智能鏈在2000 TPS的gas限制下處理區塊,需要配置遠高於以太坊全節點的機器。雖然某Layer擴容方案理論上支持高達1000 TPS,但實際性能常常低於預期。
並行處理的需求
大多數區塊鏈系統中,交易是按順序執行的,類似單核CPU,下一次計算要等當前計算完成後才能開始。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且系統復雜度低,但難以擴展到互聯網級用戶基礎。轉向多核CPU並行虛擬機可以同時處理多筆交易,大幅提高吞吐量。
並行執行帶來了一些工程挑戰,如處理並發交易寫入同一智能合約的情況。需要設計新機制來解決這些衝突。對不相關的智能合約進行並行執行可以按並行處理線程數成比例提高吞吐量。
並行EVM的創新
並行EVM代表了一系列旨在優化區塊鏈系統執行層的創新。以某項目爲例,其關鍵創新包括:
並行交易執行:採用樂觀並行執行算法,允許多個交易同時處理。這種方法從相同初始狀態開始交易,跟蹤輸入輸出,生成每筆交易的臨時結果。通過檢查下一筆交易的輸入是否與當前處理中交易的輸出相關來決定是否執行下一筆交易。
延遲執行:在共識機制中,節點無需主節點或驗證節點執行交易就能達成對交易的正式排序。起初,主節點對交易排序並在節點間達成順序共識。執行被推遲到獨立通道中,最大限度利用區塊時間,提升整體執行效率。
自定義狀態數據庫:通過直接將Merkle樹存儲在SSD上優化狀態存儲和訪問。這種方法最小化讀取放大效應,提高狀態訪問速度,使智能合約執行更快、更高效。
高性能共識機制:基於HotStuff共識機制的改進版本,支持數百個全球分布節點間的同步,具有線性通信復雜度。使用流水線投票階段,使投票過程的不同階段可以重疊進行,減少延遲,提高共識效率。
挑戰與考量
並行EVM面臨兩大主要挑戰:以太坊的長期工程價值捕獲和節點集中化。雖然目前開發階段尚未完全開源以保護知識產權,但這些細節最終將在測試網和主網啓動時披露,面臨被以太坊或其他區塊鏈吸收的風險。快速的生態系統發展將是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
節點集中化對所有高性能區塊鏈都是一個挑戰,需要在"區塊鏈三難困境"中取得平衡。"每硬件需求的TPS"等指標可以幫助比較區塊鏈在特定硬件條件下的效率,因爲較低的硬件需求可以啓用更多去中心化的節點。
並行EVM的格局
並行EVM格局包括多個項目,有些是Layer 1區塊鏈,有些可能是Layer解決方案。一些項目基於其他網路,還有開源客戶端的開發。
目前,現有的並行EVM網路可分爲三類:
通過並行執行技術升級的EVM兼容Layer 1網路:這些網路最初不採用並行執行,通過技術迭代升級以支持並行EVM。
從一開始就採用並行執行技術的EVM兼容Layer 1網路。
採用非EVM並行執行技術的Layer網路:這些包括擴展導向的Layer EVM兼容鏈。這些網路將EVM抽象成可插拔的執行模塊,允許根據需要選擇最佳的"VM執行層",從而實現並行能力。
結論
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關注執行層與共識算法同樣重要,以實現高性能。諸如並行EVM等創新提供了有前景的解決方案,以提高吞吐量和效率,使區塊鏈更具可擴展性,並能夠支持廣泛的用戶羣體。這些技術的發展和實施將塑造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未來,推動該領域的進一步進步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