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超級牛市到清算:比特幣或達百萬美元,但先要度過嚴峻熊市1939年至2024年間,我們經歷了一場空前的超級牛市。這場持續漲塑造了幾代被動投資者,他們習慣性地認爲"市場永遠不會出問題"和"市場只會漲"。然而,這場盛宴可能已經結束,許多人即將面臨清算。## 超級牛市的形成這場長達85年的超級牛市並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結構性變革重塑了全球經濟,美國始終處於核心地位。### 二戰後成爲全球超級大國二戰將美國從中等強國推向"自由世界"的無可爭議領導者。1945年時,美國制造了全球超過一半的工業產品,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出口,並掌握了約三分之二的黃金儲備。這種經濟霸權爲未來數十年的增長奠定了基礎。戰後,美國積極擁抱全球領導者角色,推動聯合國成立,並實施"馬歇爾計劃",向西歐注入超過130億美元。這不僅是援助,更是通過投資戰後國家重建爲美國產品創造新市場,同時確立了美國在文化和經濟上的主導地位。### 勞動力擴張:女性與少數族裔二戰期間,約670萬名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使女性勞動參與率在短期內增長近50%。雖然戰後許多女性離開工作崗位,但這次大規模動員永久改變了社會對女性就業的看法。到1950年,已婚女性大規模就業趨勢愈發明顯,大多數年齡段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增長了前所未有的10個百分點。這標志着美國經濟模式發生根本轉變。"婚姻禁令"(禁止已婚女性工作的政策)被廢除,兼職工作增加,家務勞動技術革新,以及教育水平提高,都促使女性從臨時工轉變爲經濟體系的長期參與者。少數族裔羣體也經歷了類似趨勢,逐漸獲得更多經濟機會。這些勞動力擴張有效提升了美國的生產能力,支撐了數十年的經濟增長。### 冷戰勝利與全球化浪潮冷戰塑造了二戰後美國的政治與經濟角色。到1989年,美國已與50個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並在全球117個國家駐扎150萬軍隊。這不僅是爲了軍事安全,更是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美國的經濟影響力。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爲全球唯一超級大國,進入被許多人視爲單極世界的時代。這不僅是意識形態的勝利,更是全球市場的開放,美國得以主導全球貿易格局。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美國企業大舉擴展至新興市場。這並非自然演變,而是長期政策選擇的結果。例如,在冷戰時期CIA介入的國家,美國的進口量顯著增加,尤其是在美國並無明顯競爭優勢的行業。西方資本主義戰勝東方共產主義並非僅靠軍事或意識形態優勢。西方自由民主體系更具適應性,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仍能有效調整經濟結構。1979年的"沃爾克衝擊"重塑了美國的全球金融霸權,使全球資本市場成爲美國在後工業時代增長的新引擎。這些結構性轉變——二戰後崛起爲超級大國、女性與少數族裔加入勞動力市場,以及冷戰勝利——共同推動了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資產超級牛市。然而,核心問題在於:這些轉變都是一次性事件,無法重復。你無法讓女性再次進入勞動力市場,你無法再次擊敗蘇聯。而現在,兩黨都在推動去全球化,我們正見證這場超長週期增長的最後支撐被抽離。## 未來展望然而,許多人仍在祈禱市場能回歸歷史常態。市場共識是:情況會變糟,然後央行會重新放水,我們就能繼續賺錢了......但現實是:這羣人正走向屠宰場。近一個世紀的牛市建立在一系列無法重復的事件之上(無法繼續牛市),甚至其中的一些因素正在逆轉。- 女性不會再次大規模進入勞動力市場:實際上,隨着部分精英推動提高生育率,女性勞動參與率可能會回落。- 少數族裔不會再次被大量吸納進勞動力市場:事實上,民主黨在移民政策上的立場幾乎與共和黨一樣強硬,這已成爲跨黨派共識。- 利率不會再次下降:實際上,每一位民選領導人都深知,通脹是他們連任的最大威脅。因此,各國政府會極力避免降息和重燃通脹。- 我們不會進一步全球化:事實上,某些政治人物正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推進。而且,預計另一方將在下次選舉中復制這一政策。- 我們不會再贏得另一場世界大戰:事實上,看起來我們甚至可能會輸掉下一場戰爭。不管怎樣,我不想去驗證這個猜想。觀點很簡單:過去一個世紀推動股市漲的所有全球宏觀趨勢,現在都在逆轉。你覺得市場會怎麼走?## 哥布林小鎮當一個帝國步入衰落,日子真的很難熬——可以問問日本。如果你在1989年Nikkei 225指數的歷史高點買入並持有至今,36年過去了,你的回報大約是-5%。這就是典型的"買入持有,痛苦不已"。我認爲我們正走在同樣的道路上。更糟糕的是,你應該做好迎接資本管制和財政壓制政策的準備。市場不會漲並不意味着政府會接受現實。當傳統貨幣政策失效,政府就會轉向更直接的金融控制手段。### 即將到來的資本管制金融壓制指的是讓儲蓄者獲得低於通脹水平的回報,以便銀行能向企業和政府提供廉價貸款,並減少債務償還壓力。這一策略在政府清算本幣債務方面尤爲有效。1973年,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最早用這個術語來批評新興市場國家抑制經濟增長的政策,但如今,這些策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發達經濟體,如美國。隨着美國債務負擔突破GDP的120%,通過傳統手段償還債務的可能性正日益減少。而金融壓制的"玩法手冊"已經開始被執行或測試,包括:- 直接或間接限制政府債務和存款利率- 政府控制金融機構,並設立競爭壁壘- 高額準備金要求- 創造封閉的國內債務市場,迫使機構購買政府債券- 資本管制,限制資產跨境流動這不是理論假設,而是現實案例。自2010年以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有超過80%的時間低於通脹率,這實際上是在強行將儲蓄者的財富轉移到借款人(包括政府)手中。### 你的退休帳戶:政府的下一個目標如果政府無法依靠印鈔來購買債券、壓低利率以避免債務危機,他們就會盯上你的退休帳戶。我完全可以想象一個未來:401(k)等稅收優惠帳戶將被強制要求配置越來越多的"安全可靠"的政府債券。政府不需要再印錢,只需直接挪用系統中的現有資金。這正是過去幾年我們看到的劇本:- 凍結資產:2024年4月,政府簽署法律,授權沒收某些國家在美國的儲備資產,開創了政府可以隨時凍結外匯儲備的先例。未來,這種做法未必只針對地緣政治對手。- 某國自由車隊抗議事件:政府在未經過法院審批的情況下凍結了約280個銀行帳戶。財政官員承認,這不僅是爲了切斷資金流,還旨在"震懾"示威者,並確保他們"做出離開的決定"。當被問及帳戶被凍結如何影響無辜家庭時,政府的回應是:"他們只需要離開。"### 黃金強徵與監控這並不奇怪,美國的歷史上充滿了類似的行動:1933年,政府發布行政令6102,強制要求公民上交黃金,否則面臨監禁。盡管執法力度有限,但最高法院支持政府的黃金沒收權。這並不是"自願購買計劃",而是一場"強制財富徵用",只不過包裝成了"公平市場價格"交易。政府監控能力在911事件後迅速膨脹。某些法案賦予政府機構幾乎無限制的權力,監控公民的國際通訊。另一項法案允許政府每天收集所有公民的電話記錄。某些條款甚至允許政府收集你的讀書記錄、學習資料、購買歷史、醫療記錄和個人財務信息,而且不需要任何合理懷疑。問題不是"金融壓制會不會到來",而是"它會有多嚴重"。隨着去全球化的經濟壓力加劇,政府對資本的控制只會變得更加直接和嚴厲。## 黃金與比特幣1970年以來的黃金月線圖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K線圖。基於排除法,最適合購買的金融資產已經顯而易見了——你需要一個與市場無歷史相關性、難以被政府沒收、且不受西方政府控制的資產。我能想到兩個,其中一個在過去12個月裏已經增加了6萬億美元的市值。這就是最明顯的牛市信號。### 全球黃金儲備競賽一些國家正在迅速增加黃金儲備,以應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 某國:2025年1月單月增持黃金5噸,連續三個月淨買入,總持有量達2,285噸。- 另一國:控制2,335.85噸黃金,成爲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國。- 第三國:排名全球第八,持有853.63噸,並持續增持。這不是隨意行爲,而是戰略布局。在某些國家凍結了他國的外匯儲備後,全球的中央銀行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一項針對57家中央銀行的調查顯示,96%的受訪者將黃金作爲避險資產的信譽視爲繼續投資的動機。當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可以被一筆勾銷凍結時,存放在本國境內的實物黃金變得極具吸引力。僅2024年,某國就增加了74.79噸黃金儲備,增幅達13.85%。另一國的黃金儲備增加了89.54噸,增幅接近25%。即使是一些小國,也在2025年1月增加了8噸黃金,使其黃金持有量達到391噸,佔其外匯儲備的82%。這並非巧合,而是一種協調一致的舉措,旨在擺脫可能被武器化的金融體系。各國政府對黃金最
超級牛市終結 比特幣黃金或成避險新寵
從超級牛市到清算:比特幣或達百萬美元,但先要度過嚴峻熊市
1939年至2024年間,我們經歷了一場空前的超級牛市。這場持續漲塑造了幾代被動投資者,他們習慣性地認爲"市場永遠不會出問題"和"市場只會漲"。然而,這場盛宴可能已經結束,許多人即將面臨清算。
超級牛市的形成
這場長達85年的超級牛市並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結構性變革重塑了全球經濟,美國始終處於核心地位。
二戰後成爲全球超級大國
二戰將美國從中等強國推向"自由世界"的無可爭議領導者。1945年時,美國制造了全球超過一半的工業產品,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出口,並掌握了約三分之二的黃金儲備。這種經濟霸權爲未來數十年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戰後,美國積極擁抱全球領導者角色,推動聯合國成立,並實施"馬歇爾計劃",向西歐注入超過130億美元。這不僅是援助,更是通過投資戰後國家重建爲美國產品創造新市場,同時確立了美國在文化和經濟上的主導地位。
勞動力擴張:女性與少數族裔
二戰期間,約670萬名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使女性勞動參與率在短期內增長近50%。雖然戰後許多女性離開工作崗位,但這次大規模動員永久改變了社會對女性就業的看法。
到1950年,已婚女性大規模就業趨勢愈發明顯,大多數年齡段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增長了前所未有的10個百分點。這標志着美國經濟模式發生根本轉變。"婚姻禁令"(禁止已婚女性工作的政策)被廢除,兼職工作增加,家務勞動技術革新,以及教育水平提高,都促使女性從臨時工轉變爲經濟體系的長期參與者。
少數族裔羣體也經歷了類似趨勢,逐漸獲得更多經濟機會。這些勞動力擴張有效提升了美國的生產能力,支撐了數十年的經濟增長。
冷戰勝利與全球化浪潮
冷戰塑造了二戰後美國的政治與經濟角色。到1989年,美國已與50個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並在全球117個國家駐扎150萬軍隊。這不僅是爲了軍事安全,更是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美國的經濟影響力。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爲全球唯一超級大國,進入被許多人視爲單極世界的時代。這不僅是意識形態的勝利,更是全球市場的開放,美國得以主導全球貿易格局。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美國企業大舉擴展至新興市場。這並非自然演變,而是長期政策選擇的結果。例如,在冷戰時期CIA介入的國家,美國的進口量顯著增加,尤其是在美國並無明顯競爭優勢的行業。
西方資本主義戰勝東方共產主義並非僅靠軍事或意識形態優勢。西方自由民主體系更具適應性,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仍能有效調整經濟結構。1979年的"沃爾克衝擊"重塑了美國的全球金融霸權,使全球資本市場成爲美國在後工業時代增長的新引擎。
這些結構性轉變——二戰後崛起爲超級大國、女性與少數族裔加入勞動力市場,以及冷戰勝利——共同推動了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資產超級牛市。然而,核心問題在於:這些轉變都是一次性事件,無法重復。你無法讓女性再次進入勞動力市場,你無法再次擊敗蘇聯。而現在,兩黨都在推動去全球化,我們正見證這場超長週期增長的最後支撐被抽離。
未來展望
然而,許多人仍在祈禱市場能回歸歷史常態。市場共識是:情況會變糟,然後央行會重新放水,我們就能繼續賺錢了......但現實是:這羣人正走向屠宰場。
近一個世紀的牛市建立在一系列無法重復的事件之上(無法繼續牛市),甚至其中的一些因素正在逆轉。
觀點很簡單:過去一個世紀推動股市漲的所有全球宏觀趨勢,現在都在逆轉。你覺得市場會怎麼走?
哥布林小鎮
當一個帝國步入衰落,日子真的很難熬——可以問問日本。如果你在1989年Nikkei 225指數的歷史高點買入並持有至今,36年過去了,你的回報大約是-5%。這就是典型的"買入持有,痛苦不已"。我認爲我們正走在同樣的道路上。
更糟糕的是,你應該做好迎接資本管制和財政壓制政策的準備。市場不會漲並不意味着政府會接受現實。當傳統貨幣政策失效,政府就會轉向更直接的金融控制手段。
即將到來的資本管制
金融壓制指的是讓儲蓄者獲得低於通脹水平的回報,以便銀行能向企業和政府提供廉價貸款,並減少債務償還壓力。這一策略在政府清算本幣債務方面尤爲有效。1973年,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最早用這個術語來批評新興市場國家抑制經濟增長的政策,但如今,這些策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發達經濟體,如美國。
隨着美國債務負擔突破GDP的120%,通過傳統手段償還債務的可能性正日益減少。而金融壓制的"玩法手冊"已經開始被執行或測試,包括:
這不是理論假設,而是現實案例。自2010年以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有超過80%的時間低於通脹率,這實際上是在強行將儲蓄者的財富轉移到借款人(包括政府)手中。
你的退休帳戶:政府的下一個目標
如果政府無法依靠印鈔來購買債券、壓低利率以避免債務危機,他們就會盯上你的退休帳戶。我完全可以想象一個未來:401(k)等稅收優惠帳戶將被強制要求配置越來越多的"安全可靠"的政府債券。政府不需要再印錢,只需直接挪用系統中的現有資金。
這正是過去幾年我們看到的劇本:
黃金強徵與監控
這並不奇怪,美國的歷史上充滿了類似的行動:
1933年,政府發布行政令6102,強制要求公民上交黃金,否則面臨監禁。盡管執法力度有限,但最高法院支持政府的黃金沒收權。這並不是"自願購買計劃",而是一場"強制財富徵用",只不過包裝成了"公平市場價格"交易。
政府監控能力在911事件後迅速膨脹。某些法案賦予政府機構幾乎無限制的權力,監控公民的國際通訊。另一項法案允許政府每天收集所有公民的電話記錄。某些條款甚至允許政府收集你的讀書記錄、學習資料、購買歷史、醫療記錄和個人財務信息,而且不需要任何合理懷疑。
問題不是"金融壓制會不會到來",而是"它會有多嚴重"。隨着去全球化的經濟壓力加劇,政府對資本的控制只會變得更加直接和嚴厲。
黃金與比特幣
1970年以來的黃金月線圖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K線圖。
基於排除法,最適合購買的金融資產已經顯而易見了——你需要一個與市場無歷史相關性、難以被政府沒收、且不受西方政府控制的資產。我能想到兩個,其中一個在過去12個月裏已經增加了6萬億美元的市值。這就是最明顯的牛市信號。
全球黃金儲備競賽
一些國家正在迅速增加黃金儲備,以應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
這不是隨意行爲,而是戰略布局。在某些國家凍結了他國的外匯儲備後,全球的中央銀行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一項針對57家中央銀行的調查顯示,96%的受訪者將黃金作爲避險資產的信譽視爲繼續投資的動機。當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可以被一筆勾銷凍結時,存放在本國境內的實物黃金變得極具吸引力。
僅2024年,某國就增加了74.79噸黃金儲備,增幅達13.85%。另一國的黃金儲備增加了89.54噸,增幅接近25%。即使是一些小國,也在2025年1月增加了8噸黃金,使其黃金持有量達到391噸,佔其外匯儲備的82%。這並非巧合,而是一種協調一致的舉措,旨在擺脫可能被武器化的金融體系。
各國政府對黃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