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穩定幣競爭加劇,中國區塊鏈基礎設施何去何從?近期,穩定幣已成爲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戰略新焦點。美國、歐盟、香港等地紛紛推出相關監管法規,力圖在這一領域佔據先機。然而,穩定幣的發行離不開公鏈這一關鍵的底層基礎設施。在此背景下,業內有觀點認爲中國應由央企主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公鏈。這一觀點引發了廣泛討論。事實上,自2016年區塊鏈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以來,中國已形成了一個由國家主導、服務實體經濟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網路。這個獨特的區塊鏈版圖包括了全球連接器BSN、產業底座"星火·鏈網"、技術基石"長安鏈",以及作爲公鏈代表的樹圖鏈(Conflux)。隨着穩定幣需求的日益迫切,這些網路中哪一個最有可能成爲承載中國穩定幣願景並面向全球的信任底座?要準確理解中國的戰略意圖,需要重新定義中國語境下的"公鏈"概念。在中國,國家層面推動的"公鏈"本質上更接近於一個由國家引導、允許多方參與、但最終可控的"公共基礎設施"或"信任基礎設施"。目前,行業內影響力較大的幾個區塊鏈網路包括區塊鏈服務網絡(BSN)、星火·鏈網、"長安鏈"以及近期備受關注的公鏈Conflux。讓我們對這些區塊鏈網路進行一次盤點分析,看看誰更有可能成爲中國穩定幣的底座。## 區塊鏈服務網絡(BSN):多框架適配,無幣理念爲主BSN由國家信息中心等多家單位於2018年聯合發起,是一個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它由BSN專網和BSN公網構成,專網主要服務於企業,公網則更接近傳統的公鏈和聯盟鏈概念。BSN公網分爲面向中國的BSN-DDC基礎網路(開放聯盟鏈)和面向海外市場的BSN Spartan網路(無幣公鏈組成的公共分布式雲服務網路)。DDC網路體系包括多個開放聯盟鏈,採用Ethereum、EOS等網路框架,主要應用於NFT、分布式域名、DID、數據存證等場景。BSN Spartan網路則基於Ethereum、Cosmos、PolygonEdge構建了三條子鏈。BSN的核心創新在於其多框架適配能力,讓開發者可以"即插即用"地選擇不同的底層鏈。然而,BSN至今未開放Token機制,這可能成爲其在穩定幣領域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 "星火·鏈網":工信部支持,聚焦工業領域"星火·鏈網"是在工信部領導下,由中國信通院牽頭建設的國家級區塊鏈新型融合基礎設施體系。其架構分爲兩層:由超級節點構成的主鏈和由骨幹節點連結的子鏈。這是一個基於許可的公有區塊鏈網路,目前沒有代幣設計。"星火·鏈網"分爲國內網路主網和國際版本ASTRON網路。其應用場景高度聚焦於工業領域,包括產品全生命週期追溯、供應鏈協同管理、工業設備數字身份認證等。## 長安鏈(ChainMaker):政策規劃重點,國企與互聯網巨頭參與"長安鏈"由長安鏈生態聯盟主導,該聯盟成員包括多家央企和互聯網巨頭。它多次被寫入北京市相關政策規劃,顯示出其戰略地位。技術上,"長安鏈"宣稱其交易吞吐能力可達10萬TPS,能滿足大規模金融、政務等場景的高並發需求。## 樹圖鏈(Conflux):清華團隊打造,大陸唯一發幣公鏈樹圖鏈是由清華"姚班"畢業生龍凡創立,姚期智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作爲完整的公鏈,樹圖鏈擁有治理代幣CFX,是中國大陸唯一符合監管要求的發幣公鏈。CFX已在多家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交易。樹圖鏈多次得到官方媒體報道,並與多家央企深度合作。目前,樹圖鏈正探索發行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AxCNH),以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支付需求。## 穩定幣技術底座的潛在選擇除上述網路外,國內還有多個由央企或科技巨頭發起的聯盟鏈,如國網鏈、聯通鏈、中移鏈等,在各自領域具有獨特優勢。就國際影響力而言,中國目前尚無完全符合公鏈定義的區塊鏈網路。現有基礎設施中,樹圖鏈可能最接近國際認可的國產公鏈。其技術特徵、官方背景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探索計劃,使其在穩定幣賽道上佔據先發優勢。"長安鏈"也有潛力成爲穩定幣發行的底層架構。其研發機構已與央行數研所簽署合作協議,推進數字人民幣企業級應用。"長安鏈"支持Token設計,且擁有強大的央企生態,在推動機構間或特定場景的穩定幣應用方面具有優勢。此外,隨着國際上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參與公鏈治理,中國或許還有第三種選擇:參與國際主流公鏈的治理。在去中心化世界中,國界的區別往往只是算力百分比的差異。
中國區塊鏈基礎設施格局:公鏈潛力與穩定幣載體之爭
全球穩定幣競爭加劇,中國區塊鏈基礎設施何去何從?
近期,穩定幣已成爲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戰略新焦點。美國、歐盟、香港等地紛紛推出相關監管法規,力圖在這一領域佔據先機。然而,穩定幣的發行離不開公鏈這一關鍵的底層基礎設施。
在此背景下,業內有觀點認爲中國應由央企主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公鏈。這一觀點引發了廣泛討論。事實上,自2016年區塊鏈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以來,中國已形成了一個由國家主導、服務實體經濟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網路。
這個獨特的區塊鏈版圖包括了全球連接器BSN、產業底座"星火·鏈網"、技術基石"長安鏈",以及作爲公鏈代表的樹圖鏈(Conflux)。隨着穩定幣需求的日益迫切,這些網路中哪一個最有可能成爲承載中國穩定幣願景並面向全球的信任底座?
要準確理解中國的戰略意圖,需要重新定義中國語境下的"公鏈"概念。在中國,國家層面推動的"公鏈"本質上更接近於一個由國家引導、允許多方參與、但最終可控的"公共基礎設施"或"信任基礎設施"。
目前,行業內影響力較大的幾個區塊鏈網路包括區塊鏈服務網絡(BSN)、星火·鏈網、"長安鏈"以及近期備受關注的公鏈Conflux。讓我們對這些區塊鏈網路進行一次盤點分析,看看誰更有可能成爲中國穩定幣的底座。
區塊鏈服務網絡(BSN):多框架適配,無幣理念爲主
BSN由國家信息中心等多家單位於2018年聯合發起,是一個區塊鏈公共基礎設施。它由BSN專網和BSN公網構成,專網主要服務於企業,公網則更接近傳統的公鏈和聯盟鏈概念。
BSN公網分爲面向中國的BSN-DDC基礎網路(開放聯盟鏈)和面向海外市場的BSN Spartan網路(無幣公鏈組成的公共分布式雲服務網路)。
DDC網路體系包括多個開放聯盟鏈,採用Ethereum、EOS等網路框架,主要應用於NFT、分布式域名、DID、數據存證等場景。BSN Spartan網路則基於Ethereum、Cosmos、PolygonEdge構建了三條子鏈。
BSN的核心創新在於其多框架適配能力,讓開發者可以"即插即用"地選擇不同的底層鏈。然而,BSN至今未開放Token機制,這可能成爲其在穩定幣領域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
"星火·鏈網":工信部支持,聚焦工業領域
"星火·鏈網"是在工信部領導下,由中國信通院牽頭建設的國家級區塊鏈新型融合基礎設施體系。其架構分爲兩層:由超級節點構成的主鏈和由骨幹節點連結的子鏈。
這是一個基於許可的公有區塊鏈網路,目前沒有代幣設計。"星火·鏈網"分爲國內網路主網和國際版本ASTRON網路。其應用場景高度聚焦於工業領域,包括產品全生命週期追溯、供應鏈協同管理、工業設備數字身份認證等。
長安鏈(ChainMaker):政策規劃重點,國企與互聯網巨頭參與
"長安鏈"由長安鏈生態聯盟主導,該聯盟成員包括多家央企和互聯網巨頭。它多次被寫入北京市相關政策規劃,顯示出其戰略地位。
技術上,"長安鏈"宣稱其交易吞吐能力可達10萬TPS,能滿足大規模金融、政務等場景的高並發需求。
樹圖鏈(Conflux):清華團隊打造,大陸唯一發幣公鏈
樹圖鏈是由清華"姚班"畢業生龍凡創立,姚期智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作爲完整的公鏈,樹圖鏈擁有治理代幣CFX,是中國大陸唯一符合監管要求的發幣公鏈。
CFX已在多家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交易。樹圖鏈多次得到官方媒體報道,並與多家央企深度合作。目前,樹圖鏈正探索發行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AxCNH),以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支付需求。
穩定幣技術底座的潛在選擇
除上述網路外,國內還有多個由央企或科技巨頭發起的聯盟鏈,如國網鏈、聯通鏈、中移鏈等,在各自領域具有獨特優勢。
就國際影響力而言,中國目前尚無完全符合公鏈定義的區塊鏈網路。現有基礎設施中,樹圖鏈可能最接近國際認可的國產公鏈。其技術特徵、官方背景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探索計劃,使其在穩定幣賽道上佔據先發優勢。
"長安鏈"也有潛力成爲穩定幣發行的底層架構。其研發機構已與央行數研所簽署合作協議,推進數字人民幣企業級應用。"長安鏈"支持Token設計,且擁有強大的央企生態,在推動機構間或特定場景的穩定幣應用方面具有優勢。
此外,隨着國際上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參與公鏈治理,中國或許還有第三種選擇:參與國際主流公鏈的治理。在去中心化世界中,國界的區別往往只是算力百分比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