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通證模型:解決加密貨幣使用與持有的經典難題區塊鏈開發者對雙通證模型的興趣日益增長。盡管主流區塊鏈網路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其通證模型,但這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傳統的單一通證模型雖然具有流動性高、簡單等優勢,但只有雙通證模型才能解決區塊鏈長期存在的經濟矛盾 - 即實際使用網路會阻礙其增長。## 一個引發思考的悖論從根本上說,所有區塊鏈都有共同目標:可靠記錄交易、存儲經濟價值並促進網路發展。它們採用不同方式實現這些目標,有些在隱私保護方面更勝一籌,但本質上都朝着相同方向發展。目前,大多數區塊鏈生態系統都依賴單一通證,它既反映項目價值,又用作價值存儲、交換媒介、挖礦獎勵和支付交易費用。問題就出在這裏。通證持有者支持項目並希望其成功。他們購買通證是因爲認同技術、信任開發團隊,並相信項目及其原生資產會取得成功。然而,如果將通證花在燃料費上,他們在整個生態中的份額就會減少。相反,如果拒絕消耗通證,又會忽視網路的實際使用。這個悖論易於理解但難以調和。與法幣不同,加密資產可能隨時間大幅升值,吸引長期持有者。對區塊鏈而言,這有利於形成開發者努力打造的團結社區,是一種利好。在積極使用協議(並通過支付燃料費減少份額)和預期獲利持有通證之間做選擇,存在經濟和情感上的衝突。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在某些生態系統中,用戶花費通證會導致其在治理模型中的權限和影響力下降。這使用戶更不願將辛苦獲得的通證"花費"在鏈上協議中。但是,還有一種替代方案。## 讓經濟學發揮作用僅僅爲了交易價值而花費通證並不合理。這就像用咖啡連鎖店的股票買咖啡,或用科技巨頭的股票購買最新智能手機。當網路擁堵導致燃料費飆升時,這種痛苦尤爲明顯。今年2月,某知名區塊鏈的燃料費首次突破20美元大關,創下新高。對該區塊鏈的鐵杆粉絲來說,每次拿出20美元價值的通證進行交易,就像在開獎前丟棄一張彩票。畢竟,這20美元五年後可能價值200美元。雙通證經濟模型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這種模式下,一種通證履行治理職責,另一種僅用於支付燃料費。前者持有者可視爲網路"所有者",因爲他們有權通過投票影響項目方向。同時,用於支付燃料費的通證與主要資產完全脫鉤,解決了"使用協議會減少權益"的問題。雙通證系統仍屬少數,可能是因爲早期區塊鏈項目不願對其通證模型進行徹底改變。過去我們已看到幾次區塊鏈分叉,其後果往往令人不快。通過引入單獨的燃料通證來修改協議基本規則,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決定。然而,第二代和第三代區塊鏈意識到爲治理/支付和激勵/燃料發行單獨通證的好處。不僅是公鏈,許多遊戲金融項目、穩定幣協議和借貸/融資平台也採用了雙通證系統,使其用戶不再需要犧牲流動性或爭奪稀缺的鏈上資源。一些區塊鏈項目正在嘗試不同的雙通證模型,這些嘗試在我看來是面向未來的。不過,與任何實驗性技術一樣,協議本身的設計可能出現問題。某algorithmic stablecoin項目的災難性崩潰就證明了這一點,該項目使用原生資產來幫助穩定其美元計價的穩定幣。研究人員在其崩潰之前就指出,該網路的設計創造了做空穩定幣的動機,這個問題在其他雙通證系統中不會也不需要重復。## 雙通證支持生態系統正如一些項目已經證明的那樣,雙通證系統的經濟性是合理的。雙通證模型通常具有以下共同特徵:首先,主通證的總供應量通常有限,用於治理、話語權或分紅。它通常通過公開銷售或贈予來分配。相比之下,輔助通證(或實用通證)具有無限或彈性供應。它用於鏈上支付和燃料費,並獎勵給生態系統參與者或主通證持有者。當經濟活動增長率超過通脹供給率時,實用通證價格就會漲。隨着實用通證收益率上升,主通證的需求和價格也會上升,直到收益率達到新的均衡水平。最後,實用通證通過經濟活動形成對主通證的正反饋。遵循這個模型,迫使用戶在積極使用協議和長期投資之間做出選擇的經濟/情感衝突得到了解決。當實用通證用於持續激勵和系統增長時,主通證持有者同時也被激勵參與鏈上活動並保護網路。在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領域,需要接受新穎的想法。雙通證模型不再是一個離奇的幻想,而是解決上述令人困擾的悖論的可行方案。就區塊鏈經濟而言,雙通證模型確實優於單通證模型。
雙通證模型:破解區塊鏈經濟困境的新方案
雙通證模型:解決加密貨幣使用與持有的經典難題
區塊鏈開發者對雙通證模型的興趣日益增長。盡管主流區塊鏈網路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其通證模型,但這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傳統的單一通證模型雖然具有流動性高、簡單等優勢,但只有雙通證模型才能解決區塊鏈長期存在的經濟矛盾 - 即實際使用網路會阻礙其增長。
一個引發思考的悖論
從根本上說,所有區塊鏈都有共同目標:可靠記錄交易、存儲經濟價值並促進網路發展。它們採用不同方式實現這些目標,有些在隱私保護方面更勝一籌,但本質上都朝着相同方向發展。
目前,大多數區塊鏈生態系統都依賴單一通證,它既反映項目價值,又用作價值存儲、交換媒介、挖礦獎勵和支付交易費用。問題就出在這裏。
通證持有者支持項目並希望其成功。他們購買通證是因爲認同技術、信任開發團隊,並相信項目及其原生資產會取得成功。
然而,如果將通證花在燃料費上,他們在整個生態中的份額就會減少。相反,如果拒絕消耗通證,又會忽視網路的實際使用。
這個悖論易於理解但難以調和。與法幣不同,加密資產可能隨時間大幅升值,吸引長期持有者。對區塊鏈而言,這有利於形成開發者努力打造的團結社區,是一種利好。
在積極使用協議(並通過支付燃料費減少份額)和預期獲利持有通證之間做選擇,存在經濟和情感上的衝突。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在某些生態系統中,用戶花費通證會導致其在治理模型中的權限和影響力下降。這使用戶更不願將辛苦獲得的通證"花費"在鏈上協議中。
但是,還有一種替代方案。
讓經濟學發揮作用
僅僅爲了交易價值而花費通證並不合理。這就像用咖啡連鎖店的股票買咖啡,或用科技巨頭的股票購買最新智能手機。當網路擁堵導致燃料費飆升時,這種痛苦尤爲明顯。
今年2月,某知名區塊鏈的燃料費首次突破20美元大關,創下新高。對該區塊鏈的鐵杆粉絲來說,每次拿出20美元價值的通證進行交易,就像在開獎前丟棄一張彩票。畢竟,這20美元五年後可能價值200美元。
雙通證經濟模型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這種模式下,一種通證履行治理職責,另一種僅用於支付燃料費。前者持有者可視爲網路"所有者",因爲他們有權通過投票影響項目方向。同時,用於支付燃料費的通證與主要資產完全脫鉤,解決了"使用協議會減少權益"的問題。
雙通證系統仍屬少數,可能是因爲早期區塊鏈項目不願對其通證模型進行徹底改變。過去我們已看到幾次區塊鏈分叉,其後果往往令人不快。通過引入單獨的燃料通證來修改協議基本規則,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決定。
然而,第二代和第三代區塊鏈意識到爲治理/支付和激勵/燃料發行單獨通證的好處。不僅是公鏈,許多遊戲金融項目、穩定幣協議和借貸/融資平台也採用了雙通證系統,使其用戶不再需要犧牲流動性或爭奪稀缺的鏈上資源。
一些區塊鏈項目正在嘗試不同的雙通證模型,這些嘗試在我看來是面向未來的。
不過,與任何實驗性技術一樣,協議本身的設計可能出現問題。某algorithmic stablecoin項目的災難性崩潰就證明了這一點,該項目使用原生資產來幫助穩定其美元計價的穩定幣。
研究人員在其崩潰之前就指出,該網路的設計創造了做空穩定幣的動機,這個問題在其他雙通證系統中不會也不需要重復。
雙通證支持生態系統
正如一些項目已經證明的那樣,雙通證系統的經濟性是合理的。雙通證模型通常具有以下共同特徵:
首先,主通證的總供應量通常有限,用於治理、話語權或分紅。它通常通過公開銷售或贈予來分配。
相比之下,輔助通證(或實用通證)具有無限或彈性供應。它用於鏈上支付和燃料費,並獎勵給生態系統參與者或主通證持有者。
當經濟活動增長率超過通脹供給率時,實用通證價格就會漲。隨着實用通證收益率上升,主通證的需求和價格也會上升,直到收益率達到新的均衡水平。
最後,實用通證通過經濟活動形成對主通證的正反饋。
遵循這個模型,迫使用戶在積極使用協議和長期投資之間做出選擇的經濟/情感衝突得到了解決。當實用通證用於持續激勵和系統增長時,主通證持有者同時也被激勵參與鏈上活動並保護網路。
在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領域,需要接受新穎的想法。雙通證模型不再是一個離奇的幻想,而是解決上述令人困擾的悖論的可行方案。就區塊鏈經濟而言,雙通證模型確實優於單通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