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對OpenLedger的分帳機制提出質疑,認爲其基於歸因證明的系統可能存在漏洞。爲了驗證這一猜測,我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嘗試通過不同方式來測試系統的防作弊能力。以下是五種嘗試及其結果:



1. 數據灌水測試:
上傳了大量復制粘貼的網路問答內容。結果被系統迅速識別並拒絕,理由是"來源不明/數據重復"。這表明平台的審核機制和社區投票系統能有效攔截低質量內容。

2. 僞原創內容實驗:
將現有FAQ稍作改寫後上傳。雖然部分內容通過了審核,但由於質量不佳,幾乎沒有被調用,也就無法獲得分帳。這反映出系統將內容質量與實際使用緊密關聯。

3. 敏感信息填充測試:
嘗試上傳包含手機號、身分證號等敏感信息的數據。系統立即拒絕並對帳號發出警告。這凸顯了平台對數據合規性的嚴格要求。

4. 關鍵詞堆砌實驗:
使用熱門關鍵詞命名LoRA模型,如"ChatGPT Pro"等。雖然短期內獲得了一些點擊,但很快被標記爲違規並下架。說明平台有效的黑名單機制可以遏制這種行爲。

5. 分帳路由僞造嘗試:
通過代理腳本試圖僞造調用路徑。然而,系統能夠追溯到真實的貢獻鏈路,使得這種方法完全無效。這證明了Proof of Attribution的鏈上驗證的強大性。

通過這些實驗,我得出了一個明確的結論:在OpenLedger平台上,任何形式的"取巧"行爲都難以獲得實際收益。無論是灌水、僞造原創、利用敏感信息還是蹭熱度,都會被系統識別並制止。

反過來說,平台鼓勵的是創作高質量、針對特定場景的內容和LoRA模型。只有真正有價值、被頻繁調用的內容才能在分帳中獲得可觀收益。這種機制不僅保護了創作者的利益,也確保了平台內容的整體質量。

總的來說,OpenLedger的歸因證明機制展現了其在防範作弊方面的強大能力。對於內容創作者而言,將精力集中在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內容上,才是在這個平台獲得成功的正確方向。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3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币圈疯批女友vip
· 14小時前
幹嘛非要實驗 好好做內容不香嗎
查看原文回復0
链上冷面笑匠vip
· 14小時前
擱這兒做白帽測試呢
查看原文回復0
SatoshiSherpavip
· 15小時前
搞黑產的心累了吧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