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精華回顧|香港“剎車”,美國“放行”?RWA 分水嶺時刻!

image.png

主辦:

BitpushNews × Ant Lab
嘉賓:

  • 幣圈天機閣 (Web3 KOL)
  • 貓總(京阪住業 CEO)
  • AmyLi (資深投資人 / Quantum & Space & Infra / Atomic Foundation)
    Aldrich Wong (FUTU US,Web3 產品與合規運營)

Space 連結:

摘要:

本次space討論了香港和美國在監管方面不同的舉措對行業的影響。近年來,香港努力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但面臨部分券商業務被叫停等問題。與此同時,美國在加密ETF、穩定幣和數字資產市場表現活躍。此外,嘉賓還探討了美國市場如何平衡穩定幣的競爭與監管問題,並預測了未來幾年的關鍵發展點。

香港與日本的RWA現狀有何差異?

貓總:
香港和日本在RWA領域,立法和創新上肯定是香港走在前面的,日本目前的情況是舉步維艱。今年如果能把穩定幣JPY搞好,已經謝天謝地了。RWA立法在日本推進很難,而香港的速度明顯更快。

香港的政策本身沒有放緩跡象,從政策層面看依然開放,但“參與者”發生了變化。過去RWA領域,中資券商和銀行參與度很高,這些“南下資金”對市場推動作用很大。中資暫停後,市場只能依靠港資和外資推動。

目前中央劃了紅線,不允許RWA業務與中國大陸居民產生直接聯繫。可以服務海外持有幣的中國投資者,但不能服務大陸居民。這是爲了防止洗錢和外匯流失等風險。

現在的香港RWA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是中資退出後流動性下降;二是RWA項目普遍缺乏安全保障。比如很多項目聲稱資產背後有不動產支持,但沒人能爲此擔保,也沒有保險公司願意兜底。一旦出現問題,沒有監管機構敢接管,導致市場信任度下降、流動性變差,和NFT晚期階段有些類似。

美國監管層如何看待RWA與穩定幣?

Amy Li:
RWA其實是建立在穩定幣體系之上的。美國最近的監管變化非常關鍵,原本在白宮負責加密政策的顧問離職後獨立創立了USAT,並用自己制定的監管框架推動合規進程。

美國的RWA推進,背後是白宮體系內的傳統金融力量,比如Cantor Group、Citadel等。這些機構深度參與了USAT、USDC等穩定幣的發展。

RWA的落地,本質上不是“把房產上鏈”,那太難實現。更合理的做法是把實物資產以基金的形式金融化,再把這些基金代幣化,上鏈形成1:1映射。

目前RWA確實有點像2021年NFT晚期階段,熱度高但缺乏實質應用。但從更長週期看,疊加AI、量子計算等技術趨勢,RWA會成爲數字金融與智能基礎設施的重要結合點。

此外,美國政府在底層安全上也在提前布局。比如“抗量子算法”法案要求所有金融系統在2030年前完成遷移,這意味着未來的RWA、穩定幣甚至比特幣,都必須具備量子安全性。

美國券商如何在合規框架下推進RWA?

Aldrich Wong:
美國的監管方式很獨特,沒有單獨出臺針對RWA的法律,而是依托既有的金融體系,由多個機構共同監管:

  • SEC判斷資產是否屬於證券;
  • CFTC負責大宗商品類資產;
  • OFAC負責反洗錢和反恐融資;
  • NYDFS要求機構具備信托基金牌照和托管資格。

這種體系雖然復雜,但成熟、穩定,能多層疊加、逐步推進。
香港是“先立法、再讓市場適應”;美國則是“先放行市場、再補監管”。

我目前在FUTU US負責加密業務運營。今年主要聚焦在穩定幣、RWA代幣化、托管和交易所合規框架建設上。我們的觀察是:香港的審批速度較慢,合規成本高,很多獨立項目都開始出走香港,轉向新加坡或美國。

另外,我認爲美國監管機構主要關注三點:
資產篩選:判斷資產是否屬於證券,是否能豁免。
托管與結算安全:機構要滿足SOC1、SOC2標準,還需通過NYDFS信托牌照審核。
投資者保護:設置投資者白名單、KYC機制、投資門檻和鎖定期。

穩定幣的放開,是RWA的地基。穩定幣是美元在鏈上的影子,它將成爲RWA定價與流通的核心媒介。誰掌握穩定幣的發行與背書權,誰就能定義未來RWA的規則。

中資叫停RWA是否意味着長期制度性調整?

貓總:
這件事的背後其實是中央層面的決定,不是港府主動幹預。港府是支持RWA的,因爲香港現在經濟困難,如果不讓幣圈資本進來,風險更大。

但中央對於幣圈的態度一直很謹慎,尤其擔心資本外流和洗錢問題。除非找到一個“可控”的機制,讓資金流動在監管下運行,否則中資不會被允許重新參與。

中央可能在尋找一個契機點,一旦找到類似離岸人民幣那樣的可控機制,就會重新放行。
目前香港和美國都把RWA控制在“合格投資者”範圍內,美國的STO只對合格投資者開放,這其實和中國現在的思路非常相似。

未來是否能進入真正的牛市,關鍵還是要看政策是否松綁。只要政策松綁,牛市就會立刻啓動;如果繼續收緊,就會停滯不前。

穩定幣政策將如何影響RWA發展?

Amy Li:
我認同穩定幣要先走一步的邏輯。RWA需要一個全球流通的“蓄水池”,只有穩定幣的體量足夠大,RWA才能接住這些資金。

我認爲美國不會再造一套全新的法律,而是把RWA交給合格機構去承接,用傳統華爾街的方式去操作,讓它自然落地。

穩定幣監管放開意味着什麼?

Aldrich Wong:
美國的“放開”並不是完全無監管,而是從“模糊”轉向“接納”。

SEC 現在已經正式承認穩定幣的市場地位。更多主流機構進入,比如 JP Morgan、PayPal 等,穩定幣發行權從加密原生企業擴展到金融和科技巨頭,形成了競爭與平衡的狀態。

從戰略層面看,穩定幣是美元數字化的核心工具,它是美國在鏈上延伸美元霸權的重要手段。
美國給它設定了監管“框架”,但允許創新在這個框架內充分發展,這是一種短期內相對完美的平衡。

香港的穩定幣生態還有機會嗎?

貓總:
現在香港OTC幾乎都停了,USDT、USDC兌換被全面限制。市面上只有一些私人兌換渠道,但風險極高,銀行頻繁凍卡,反洗錢監管非常嚴。

日本的情況好很多,現金依然可以直接買房、買車、買遊艇。我們公司在日本做數字貨幣購房,客戶主要來自幣圈,這說明日本的政策更靈活。
但高端資產投資仍依賴香港結算。

香港想要推動官方穩定幣,目前難度很大。港府在推“數字港元”,但要獲得中央批準並不容易。
USDT雖然佔比高,但因爲歷史反洗錢問題,港府不會認可。Circle 的USDC反而更可能成爲未來的合規標準。

關鍵時間窗口:RWA爆發點何時到來?

Aldrich Wong:
從美國來看,目前有一個穩定幣法案叫“基尼斯法案聯邦法”,裏面規定生效時間爲成文後18個月,或主管機構發布細則後120天。
按18個月計算,從7月18日發文起,到2027年1月左右將會正式落地。

香港的穩定幣牌照將在2025年8月1日生效,首批牌照預計在2026年初發放
因此,2026年上半年很可能會是第一波爆發的時間窗口。

RWA週期是否已進入牛市?

貓總:
目前RWA已經進入熊市階段,流動性下降、融資困難。
不過RWA的週期比股票短,只要出現一個應用爆發點,比如政策松綁或創新突破,就能快速進入新一輪牛市。

Aldrich Wong:
我同意。判斷牛熊市的本質,還是看幣圈敘事是否重新被點燃。
下一輪的核心一定是RWA和穩定幣,因爲只有它們能真正讓機構帶着真金白銀進場。RWA的合規化與穩定幣的開放,將成爲下一輪牛市的根基。

結語

從香港的“急剎車”到美國的“放綠燈”,RWA的監管正在進入一個全球分水嶺。
香港在探索監管與開放的平衡,美國則通過市場先行、監管後補的方式建立制度優勢。
穩定幣成爲全球資金流動的橋梁,而RWA則是現實金融資產的“上鏈通道”。
誰能在“可控”與“開放”之間找到平衡,誰就將定義下一代數字金融秩序。


USDC-0.02%
BTC1.4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