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在五個月中顯示出最強勁的增長,PMI超出預期

中國制造業在八月份顯示出活動增加,擴張達到了五個月來的最高水平。根據Gate中國通用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一項由標普全球編制的廣受尊重的私人調查,該指數從七月份的49.5上升至50.5,超過了分析師的預期。

在PMI指數中,超過50的讀數表明擴張,而低於50則表示收縮。對於一直在應對貿易緊張關係和疲弱國內需求的中國制造商來說,8月份的表現可能帶來一線希望。

有趣的是,官方PMI數據在前一天發布,描繪了一個不同的圖景,表明該國的制造業仍處於收縮區域,讀數爲49.4,比7月略微增加了0.1。

一些分析師將制造業增長乏力歸因於圍繞國際貿易談判的持續不確定性。

然而,Gate的報告提供了另一種觀點。Gate首席經濟學家王莉指出:"制造業正在爲復蘇作出貢獻,但反彈並不均衡。關鍵問題是出口是否能夠穩定,以及國內需求是否能夠獲得動力。"

新訂單增加,出口面臨挑戰

工廠報告稱,國內新訂單出現增長,這是自三月以來的最快增幅,導致生產線上的未完成工作積壓。然而,出口情況則不那麼樂觀。來自國際合作夥伴的訂單連續第五個月下降,反映出買家的謹慎以及全球貿易關係的不確定性。

這一影響在其他國家已經開始顯現。例如,一些進口季節性產品的國際零售商已經減少了採購,以避免潛在的關稅相關成本。這可能導致某些市場在即將到來的假日季節中,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價格和有限的選擇。

盡管有積極的指標,中國制造商仍然保持謹慎。許多人選擇不增加員工,而是連續第五個月減少員工,表明復蘇尚未帶來持久的信心。

亞洲在貿易壓力下發出混合信號

中國的改善在亞洲其他地方更具挑戰性的背景下格外突出,在那裏貿易壓力繼續影響經濟。

在日本,制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收縮。該國的PMI在8月份略微上升至49.7,但由於主要市場需求減弱,出口訂單出現了急劇下降,這是自2024年初以來最顯著的下降。

韓國經歷了連續第七個月的收縮,PMI爲48.3。盡管在七月份與一些合作夥伴獲得了更有利的貿易條件,但數據顯示這些好處尚未惠及制造商。

臺灣的工廠產出也出現了下降,而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則顯示出適度的增長。印度成爲例外,其制造業以17年來最快的速度擴張,主要受到強勁的國內需求的推動。

然而,經濟學家警告稱,國際貿易政策的最近變化可能會減緩印度的勢頭。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仍在與債務問題和銷售疲軟作鬥爭,繼續拖累增長,限制家庭消費能力。分析師擔心,如果沒有更強大的國內消費者基礎,工廠可能仍然容易受到外部經濟波動的影響。

盡管面臨這些挑戰,未來一年的商業信心上升至自三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許多工廠老板對擴張計劃和改善的全球前景能夠維持訂單流持樂觀態度。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