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33 枚 CGN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关详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CGN 或相关活动(Launchpool / CandyDrop)相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发帖赢代币CGN
4️⃣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1,333 CGN)
🥇 一等奖(1名):333 CGN
🥈 二等奖(2名):200 CGN / 人
🥉 三等奖(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项: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
获奖者需完成 Gate 广场身份认证;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Gate 所有。
Brevis 研报:ZKVM 与资料协处理器的无限可信计算层
Brevis 已在「性能可复现」与「业务可落地」两端构筑初步护城河,以零知识计算为核心构建通用可验证计算基础设施。 (前情提要:以太坊遭炎上「V神大赞Polygon」灭火:对ZK贡献大,不是只有无聊金融 ) (背景补充:V神发长文:GKR密码协议可快速证明以太坊,zk-ML正在加速AI LLM ) Brevis 已在「性能可复现」与「业务可落地」两端构筑了初步护城河:Pico/Prism 已稳居 L1 RTP 赛道第一梯队,zkCoprocessor 则打开高频、可复用的商业化场景。 「链下计算 + 链上验证」的可信计算(Verifiable Computing)范式,已成为区块链系统的通用计算模型。它让区块链应用在保持去中心化与信任最小化(trustlessness)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几乎无限的计算自由度(computational freedom)。零知识证明(ZKP)是该范式的核心支柱,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扩容(Scalability)、隐私(Privacy)以及互操作与资料完整性(Interoperability & Data Integrity)三大基础方向。其中,扩容是 ZK 技术最早落地的场景,透过将交易执行移至链下、以简短证明在链上验证结果,实现高 TPS 与低成本的可信扩容。 ZK 可信计算的演进可概括为 L2 zkRollup → zkVM → zkCoprocessor → L1 zkEVM。早期 L2 zkRollup 将执行迁至二层并在一层提交有效性证明(Validity Proof),以最小改动实现高吞吐与低成本扩容。zkVM 随后扩展为通用可验证计算层,支援跨链验证、AI 推理与加密计算(代表专案:Risc Zero、Succinct、Brevis Pico)。zkCoprocessor 与之并行发展,作为场景化验证模组,为 DeFi、RWA、风控等提供即插即用的计算与证明服务(代表专案:Brevis、Axiom)。 2025 年,zkEVM 概念延伸至 L1 即时证明(Realtime Proving, RTP),在 EVM 指令级构建可验证电路,使零知识证明直接融入以太坊主网执行与验证流程,成为原生可验证的执行机制。这一脉络体现出区块链从「可扩展」迈向「可验证」的技术跃迁,开启可信计算的新阶段。 一、以太坊 zkEVM 扩容之路:从 L2 Rollup 到 L1 即时证明 以太坊的 zkEVM 扩容路径经历两个阶段: 阶段一(2022–2024):L2 zkRollup 将执行搬至二层,在一层提交有效性证明;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吞吐,但带来流动性与状态碎片化,L1 仍受制于 N-of-N 重执行。 阶段二(2025–):L1 即时证明(Realtime Proving, RTP)以「1-of-N 证明 + 全网轻量验证」取代重执行,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提升吞吐,仍在演进发展中。 L2 zkRollup 阶段:兼容与扩容性能间平衡 在 2022 年 在 Layer2 生态百花齐放的阶段,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提出了 ZK-EVM 四类分类(Type 1–4),系统性揭示了兼容性(compatibility)与性能(performance)之间的结构性权衡。这一框架为后续 zkRollup 技术路线确立了清晰的坐标: Type 1 完全等价:与以太坊字节码一致,迁移成本最低、证明最慢。Taiko。 Type 2 完全兼容:极少底层优化,兼容性最强。Scroll、Linea。 Type 2.5 准兼容:小幅改动(gas/预编译等)换性能。Polygon zkEVM、Kakarot。 Type 3 部分兼容:改动更大,能跑多数应用但难完全复用 L1 基建。zkSync Era。 Type 4 语言级:放弃字节码兼容,直接由高级语言编译为电路,性能最优但需重建生态(代表:Starknet / Cairo)。 当前 L2 zkRollup 模式已趋成熟:透过将执行迁移至二层、在一层提交有效性证明(Validity Proof),以最小改动沿用以太坊生态与工具链,成为主流的扩容与降费方案。其证明对象为 L2 区块与状态转移,而结算与安全仍锚定于 L1。该架构显著提升吞吐与效率,并保持对开发者的高度兼容,但也带来流动性与状态碎片化,且 L1 仍受限于 N-of-N 重执行瓶颈。 L1 zkEVM:即时证明重塑以太坊轻验证逻辑 2025 年 7 月,以太坊基金会发表文章《Shipping an L1 zkEVM #1: Realtime Proving》正式提出 L1 zkEVM 路线。L1 zkEVM 把以太坊从 N-of-N 重执行升级为 1-of-N 证明 + 全网快速验证:由少数 prover 对整块 EVM 状态转移生成短证明,所有验证者仅做常数时间验证。该方案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实现 L1 级即时证明(Realtime Proving),安全提升主网 Gas 上限与吞吐,并显著降低节点硬体门槛。其落地计划是以 zk 客户端替代传统执行客户端,先行并行运行,待性能、安全与激励机制成熟后,逐步成为协议层的新常态。 N of N 旧范式:所有验证者重复执行整块交易来校验,安全但吞吐受限、峰值费高。 1 of N 新范式:由少数 prover 执行整块并产出短证明;全网只做常数时间验证。验证成本远低于重执行,可安全提高 L1 gas 上限,并减少硬体要求。 L1 zkEVM 路线图三大主线 即时证明(Realtime Proving):在 12 秒槽时间内完成整块证明,透过并行化与硬体加速压缩延迟; 客户端与协议整合:标准化证明验证介面,先可选、后预设; 激励与安全:建立 Prover 市场与费用模型,强化抗审查与网路活性。 以太坊 L1 即时证明(RTP)是用 zkVM 在链下重执行整块交易并生成加密证明,让验证者无需重算、只需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