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稳定币监管风暴!新加坡警告系统性风险,2008 危机恐重演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总经理谢德俊周四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警告,不受监管的稳定币在保持其锚定方面记录参差不齐,不适合作为大宗批发交易的安全结算资产。他将脱锚风险比喻为 2008 年货币市场基金挤兑,表示新加坡正在为其今年 8 月最终确定的稳定币框架准备立法。
稳定币脱锚风险被比作 2008 金融危机
(来源: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新加坡央行已发出信号,即将对不受监管的稳定币进行整顿,以保护该国金融生态系统内资产的完整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总经理谢德俊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的主题演讲中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警告,他表示:「稳定币备受关注。它们作为开放平台,能够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应用程式和用例。虽然灵活性是其优势,但稳定性仍需加强。」
谢德俊将稳定币脱锚比喻为 2008 年的货币市场基金挤兑,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历史类比。2008 年雷曼兄弟倒闭后,Reserve Primary Fund 成为第一支「跌破净值」的货币市场基金,其净资产价值跌破每股 1 美元,引发了整个货币市场基金行业的恐慌性赎回潮。这场危机迫使美国财政部和联准会紧急介入,提供数千亿美元的担保来稳定市场。
这种比喻显示新加坡监管机构对稳定币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已经上升到最高级别。谢德俊明确表示,不受监管的稳定币「不适合作为大宗批发交易的安全结算资产」。这表明新加坡打算明确区分完全受监管的代币和其他所有稳定币,后者将被排除在机构级金融基础设施之外。
从历史案例来看,稳定币脱锚并非理论风险。2022 年 5 月,TerraUSD(UST)的崩溃导致超过 400 亿美元市值在数日内归零,引发加密货币市场的连锁反应。2023 年 3 月,USDC 因其储备资产部分存放在破产的矽谷银行而短暂脱锚至 0.88 美元。这些事件证明,即使是声称有充足储备支持的稳定币,在极端市场压力下也可能失去锚定。
谢德俊强调,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信心就会迅速瓦解,尤其是当监管不力的发行人引发整个行业更广泛的信任丧失时。这种系统性传染风险正是新加坡希望透过立法来防范的核心问题。
新监管框架的核心要求与影响
谢德俊表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在为其今年 8 月 15 日最终确定的稳定币框架准备立法。该监管框架旨在确保单一货币稳定币的稳定性,并对发行人提出了严格要求。该机制将储备金支持和赎回可靠性视为获得资格的主要要求,这意味着只有资本充足且受到全面监管的发行人才能被认定为结算级资产。
新加坡稳定币监管框架的核心要求
完整储备支持:稳定币必须有等值的高质量流动资产作为储备,如现金、政府债券或银行存款
即时赎回能力:用户必须能够随时按照锚定价格赎回法币,不得设置限制或延迟
资本充足性:发行人需要维持最低资本要求,以吸收潜在损失并确保持续营运
透明度与审计:定期公布储备证明和第三方审计报告,接受监管机构检查
发行人资格:只有在新加坡注册并获得 MAS 许可的实体才能发行受监管的稳定币
这种严格的监管标准将对当前稳定币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约 2000 亿美元,由 USDT(Tether)和 USDC(Circle)主导。USDT 虽然市占率最高,但长期以来因储备透明度不足而受到批评。USDC 在透明度方面表现较好,定期公布审计报告,但其储备资产组成和托管安全性仍存在问题。
新加坡的立场明确:只有符合这些严格标准的稳定币才能在其金融生态系统中作为结算资产使用。这可能导致市场分化,形成「受监管的一线稳定币」和「不受监管的二线稳定币」两个层级。前者可以进入银行系统、证券结算和跨境支付等核心金融基础设施,后者则被限制在投机交易和非正规应用场景。
谢德俊补充说,随着稳定币与金融领域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这些规则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他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一些受监管的稳定币成为系统性资产,那么监管框架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境监管合作需要加强,并且需要考虑获得中央银行的便利性。」这暗示未来受监管的稳定币可能获得类似商业银行的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但同时也将承担更重的监管负担。
BLOOM 计划与央行数位货币的未来愿景
除了稳定币监管外,谢德俊还讨论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其他结算资产的愿景,包括批发央行数位货币(CBDC)和代币化银行负债。MAS 的「无国界、流动性、开放、线上、多货币」(BLOOM)计划正在测试这些工具如何在更广泛的代币化金融体系中运作。
谢德俊表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在与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使用这三种结算资产。」他鼓励金融机构和清算结算网络在该倡议下开展试点。BLOOM 计划代表了新加坡对未来货币体系的完整构想,其中包括三个层次的数位货币:
第一层是央行数位货币(CBDC),特别是批发型 CBDC,供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大额结算使用。批发 CBDC 不同于零售 CBDC,后者面向公众,类似数位现金;前者则是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提供即时总额结算(RTGS)的区块链版本。新加坡已经与多国央行合作测试跨境批发 CBDC,包括与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和泰国央行的联合试验。
第二层是代币化银行负债,即商业银行发行的代币化存款。这些数位存款具有可程式化特性,可以在智能合约中自动执行支付、清算和条件性转帐。相比传统银行转帐需要多个中介和批次处理,代币化存款可以实现即时点对点结算,大幅提升效率。
第三层是受监管的稳定币,作为前两者的补充,提供跨境流通和更广泛的可组合性。这三层结构共同构成新加坡未来代币化金融体系的基础,每一层都有明确的用途和监管框架。
BLOOM 计划的试点已经吸引了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参与,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这些试点测试包括跨境证券结算、外汇交易即时交割(PvP)和供应链金融等场景。若试点成功,新加坡可能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商业化运行代币化金融基础设施的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