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文明的起點?



過去幾年,人們把注意力放在 AI 的語言模型上,
而忽略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
當機器真正擁有智能時——它們如何行動、協作、被信任?
@openmind_agi 給出了一个答案。
一套為機器而生的操作系統

他們造的不是新模型,而是一種“機器思維的框架”。
OM1,是第一個開源的機器人操作系統大腦。
它不是在控制機器動作,而是在賦予機器理解與決策能力。

從語言模型、視覺模型,到運動控制與任務代理,OM1 把這些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智能循環。
這意味著,無論是四足機器人還是類人形體,都能在同一系統中“思考”與“行動”。

它已經在 Unitree、UBTECH、Deep Robotics 的硬體上運行。
在 F1 賽場上,那些能與觀眾互動的機器人,就是 OM1 的第一次公開亮相。
讓機器上鏈的信任層
智能之外,還需要秩序。
FABRIC 是 OpenMind 的另一半——一個去中心化的身分與協作網路。

它給每台機器一個可驗證的鏈上身分。
它像 GPS + VPN + handshake 的結合體,讓機器彼此知道“你是誰”,能在全球範圍安全協作。
目前,FABRIC 已在 Base 上部署身分系統,吸引了 18 萬人類與數千台機器加入。
在鏈上共享數據、技能、任務。
某種意義上,這是第一個機器的社交網路。

為什麼這件事重要
人類的網路,連接的是資訊。
OpenMind 想構建的網路,連接的是智能與行動本身。

他們把 AI 的認知、機器硬體的執行力、區塊鏈的信任結構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層級:
一個跨形體的操作系統層。

如果這層邏輯成立,
未來的機器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具備身分、意志與協作能力的存在體。
一切剛開始

OpenMind 獲得了 Pantera、DCG、Ribbit、Pi Network 等領投的 2000 萬美金融資。
他們的開發者聯盟已開放,任何人都能參與訓練、映射、驗證這張網路。
在教育端,他們也在推動 K-12 STEM 教育計畫,讓下一代提前理解“如何與智能體共存”。
也許我們距離真正的“機器文明”還遠。
但 OpenMind 讓那條路徑,第一次變得清晰可見。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