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Fun 啓動中文 Meme 創作大賽!
創建或交易 Meme 代幣,瓜分 3,000 GT 獎勵! 💰
🎨 1 分鍾零代碼發幣,僅需 ~0.0000042 GT Gas 費
🏆 最高市值代幣瓜分 1,000 GT
💎 畢業代幣前 100 名購買地址瓜分 2,000 GT
代幣發射時間: 10 月 3 日 00:00 - 10 月 15 日 23:59(UTC+8)
活動時間: 10 月 8 日 17:30 - 10 月 15 日 23:59(UTC+8)
釋放創意,立即參與 👉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516
#GateFun #GateLayer #Web3 #MemeToken
黃金破4000美元!貨幣信用正遭遇一場“不信任投票”
撰文:White55,火星財經
黃金價格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與日本新首相的上任並非偶然巧合,而是全球對法定貨幣信用擔憂的集中爆發。
國際金價在2025年10月8日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歷史關口,最高觸及4059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一裏程碑事件與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上任同時發生,反映出全球範圍內對法定貨幣體系的信心動搖。 高市早苗的政策主張帶有明顯的“安倍經濟學”烙印,她支持寬松貨幣政策並反對加息,同時提倡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這一政策取向導致日元對美元匯率大幅下跌,跌破153關口,創下五個月來最大跌幅。
三國政策轉向,貨幣信用基石動搖
日本政治變革引發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後,日元對美元匯率應聲下跌,日本股市卻大幅漲。這種分化反應體現市場對“早苗經濟學”的復雜預期。 她主張“更加負責任的”財政擴張政策,並表示政府將與日本央行更加密切地協調。這種政策導向引發市場對日本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日本政府債務規模已突破1200萬億日元,佔GDP比重超過250%。 美國貨幣政策政治化趨勢加劇。川普上任後持續對联准会獨立性施加壓力,甚至以“涉嫌謊報抵押貸款信息”爲由試圖解僱聯準會理事莉薩·庫克。 盡管联准会在9月宣布降息25個基點,但政治幹預央行獨立性的風險令市場擔憂美元長期價值。 歐洲央行獨立性面臨潛在壓力。法國在一年多時間內更換了四位總理,而德國和法國的民粹主義政黨在民調中領先。這些政治不穩定因素削弱了市場對歐元區財政可持續性的信心,推動資金流向黃金尋求避險。
三階段漲,黃金驅動力如何演變
第一階段始於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的舉動促使各國央行尋求“不會被對手凍結的資產”,開始大舉增持黃金。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價值在2025年10月達到4.64萬億美元,較2024年底激增52.9%。 第二階段始於2025年4月。川普發起的貿易戰削弱了市場對“美國作爲全球經濟體系穩定者”及“美元在該體系中核心地位”的信任。去美元化趨勢加速,新興市場央行繼續增加黃金在儲備資產中的比重,以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第三階段始於2025年8月末。联准会釋放將降息以應對勞動力市場疲軟的信號,盡管通脹率仍高於2%的目標。同時,美國政府因兩黨政治爭端導致聯邦政府“停擺”,進一步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債務危機與貨幣超發,黃金漲的底層邏輯
全球債務問題持續惡化。美國國債利息支出在2024年首次超過國防預算,成爲財政支出的第一大項。主要發達國家債臺高築,日本政府債務佔GDP比例超過250%,法國達到114%,意大利甚至高達134.8%。 債務可持續性公式面臨挑戰。當債務平均利率低於GDP名義增長率時,債務佔GDP比例往往下降;反之則上升。2008年至2022年,盡管債務規模大幅攀升,但由於利率低於GDP名義增長率,債務可持續性較強。 如今情況逆轉,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30年,發達市場平均債務償還成本將與經濟增長率持平。這意味着要實現債務可持續性需要大幅削減開支或加稅,這在政治層面難以推行。 貨幣超發成爲黃金漲的底層推動力。联准会資產負債表從疫情前的4.2萬億美元擴張至當前的6.6萬億美元,淨增2.4萬億美元。這種全球範圍內的貨幣超發最終推動黃金等實物資產價值重估。
金價未來走勢,市場分歧與共識
看多陣營觀點積極。高盛將2026年底的黃金價格預測從每盎司4300美元上調至4900美元。花旗銀行認爲,若2026年联准会繼續降息,黃金可能挑戰5000美元大關。 謹慎聲音同樣存在。美國銀行認爲黃金已兌現大部分漲預期,目前略微超買,可能面臨“漲動能衰竭”。瑞銀預測短期內金價可能回調至3800美元,但中長期看漲至4200美元。 央行購金行爲提供結構性支撐。全球央行已連續15年淨購入黃金,2025年各國央行年度購金量預計達80噸。近一半的央行計劃未來12個月繼續增持黃金,這種需求爲金價提供了堅實底部。
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不僅是一個數字裏程碑,更是全球貨幣體系重構的信號彈。隨着美國債務高企、日本貨幣政策面臨政治壓力,以及歐洲財政可持續性受到質疑,黃金作爲“無國籍、無違約風險”的中性儲備資產,其戰略地位正被重新定義。 各央行也在行動中表明了態度:截至2025年9月,中國央行已連續11個月增持黃金,但黃金在中國官方國際儲備資產中佔比爲7.7%,仍明顯低於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這一差距預示着央行購金需求可能將持續存在,爲金價提供長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