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FastLane 推出 shMON:Monad 首個垂直整合型液態質押代幣與主網激勵體系

作者:Thogard

隨着 Monad 主網倒計時進入最後三天,FastLane 也終於亮出“開服大禮包”:將在主網首日同步推出生態內首個全棧式、垂直整合的液態質押代幣 shMON,並配套上線多層級主網積分激勵體系,爲用戶在網路早期的資本布局提供清晰路線圖。隨着 Monad 的熱度持續攀升,這套組合拳,讓用戶第一次能夠系統性地看到——從主網第一天開始,就可以如何參與質押、獲取激勵並加入流動性生態,真正實現“上來就能玩”。

預計 Monad 主網上線將帶來極具吸引力的原生質押收益,成爲新一代高性能 L1 中回報最亮眼的賽道之一。在此基礎上,FastLane 推出的零費用液態質押模型與“雙模式存入機制”,讓用戶可以在「最大化收益」與「最大化積分」之間自由切換。兩種路徑相輔相成,使 shMON 有望成爲 Monad 生態中收益最高、結構最穩健、長期可持續性最強的 LST。

爲 Monad 底層經濟發展量身定制的一體化液態質押層

shMON 是 Monad 生態中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垂直整合型液態質押代幣。不同於傳統 LST 需要依賴多個服務方分別獲取收益,FastLane 將原生質押獎勵、MEV 收益、執行層訂單流收入、其他基礎設施產品所帶來的收益,以及積分激勵全部整合進同一條收益管線。隨着 Monad 加速搭建其經濟底座,這種一體化架構不僅讓整體收益更加穩健,也爲用戶帶來更連貫、更一致的交互體驗。

FastLane 之所以選擇在 Monad 上構建這一整套體系,並不是偶然,而是基於對當下市場趨勢與技術方向的判斷。隨着高性能 L1 的不斷演進,越來越多協議開始追求更高的資本效率、更短的結算延遲與更強的執行能力。在競爭激烈的 LST 賽道中,誰能夠將資金調度、收益生成與擴展能力完全做到鏈上原生,誰就更有機會在下一輪週期中建立真正的護城河。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FastLane 才決定將 shMON 打造成一個全鏈上、一體化、可持續的流動性質押代幣產品。正如 FastLane 創始人所說:

“我們從一開始設計shMonad的時候目標就非常明確:想要給用戶最高的收益,就必須實現最高的資本效率;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把資金調度放回鏈上本身。shMonad 不只是全球首個完全鏈上的 LST,也是資本效率最高的那一個。而能夠承載這項技術的鏈,只有 Monad。”

在這樣的設計理念下,FastLane 爲 shMON 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存入路徑,分別面向追求穩定收益與追求更高生態參與度的鏈上資深玩家。

收益型存入:面向大多數用戶的標準模式

第一種路徑是收益型模式。用戶質押 MON 鑄造 shMON,即可一次性獲得原生質押收益、MEV 獎勵、執行層收入與積分激勵。同時,參與Degen Depository模式的用戶質押的資產產生的利息也會分配給參與收益型存儲的用戶,從而促使大家享受到比本身質押資產更多的質押獎勵。

Degen 存入池(Degen Depository):爲資深鏈上玩家準備的特別通道

第二條路徑則是“無收益模式”。雖然資產仍會參與質押,但所有產生的收益將重新分配給 shMON 持有者。作爲回報,選擇“無收益模式”的用戶將獲得顯著更高的積分倍數,並可在未來優先獲得 FastLane 的基礎設施資源,例如獨立 RPC 端點、執行工具等。用戶也可以隨時將這一倉位即時轉換爲收益型 shMON,退出靈活無負擔。

這一設計爲高參與度用戶提供了更具策略性、更強調生態貢獻的參與方式,使其能夠在增強自身影響力的同時,提升整個 shMON 用戶羣體的整體 APY。通過將收益讓渡給 shMON,“Degen Pool” 實質上形成了一個天然收益槓杆,讓普通 shMON 持有者無需承擔額外風險即可享受更高收益——真正的生態雙贏。

在 Monad 的早期 LST 生態中,這種雙模式結構讓不同偏好的用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目標的參與方式:無論是穩健的長期復合收益,還是在網路早期爭取更高倍數、更多生態權限,shMON 都提供了明確而靈活的路徑。

覆蓋 Monad 資本結構的多層級激勵框架

FastLane 的主網積分體系採用“按秒計分”的形式,核心目標是獎勵持續、真實、對生態有貢獻的行爲。用戶在 shmonad.xyz 質押 MON 鑄造 shMON 後,積分便自動開始累積;此後,shMON 可被部署到更多生態目的地以獲取更高倍數,部分場景甚至會獲得來自合作協議的額外獎勵。用戶還可通過將 MON 存入 Degen Depository 獲取積分,或通過 Curvance、Euler 等即將開放的生態集成平台繼續累積積分。

積分的最終累積速度將根據資產被部署的位置、存放時長,以及用戶在 FastLane 的歷史參與度(包括測試網貢獻)綜合決定。隨着主網後更多協議集成 shMON,將會出現更多積分倍數路線,包括更多借貸場景、更多流動性渠道以及潛在的穩定幣相關產品,使用戶能夠以更多樣、更具深度的方式參與 Monad 生態的資本構建。

在主網後的數周內,FastLane 將陸續公布排行榜、積分體系細則以及更多合作夥伴與集成進展。希望最大化自身激勵的用戶建議密切關注 FastLane 官方 X 帳號 @0xFastLane 與 Discord。

優先獎勵早期貢獻者,推動長期生態對齊

FastLane 始終堅持一個原則:真正長期投入的人,應該得到真正長期的回報。在測試網階段就已經支持 FastLane 的早期用戶,將在主網積分體系中獲得明顯更高的倍率加成,積分累積速度遠超普通新用戶。哪怕兩位用戶在主網上做的是同樣的操作,他們最終拿到的積分也會因爲歷史參與度不同而差距巨大——這正體現了“越早參與越有價值、越持續投入越被認可”的生態邏輯。

值得強調的是,對 FastLane 來說,無論是 Monad 主網上線,還是旗下產品正式落地,都只是一個全新階段的開始。隨着主網開放,FastLane 將逐步解鎖更多獎勵機制,給予當下參與的用戶充足的發展空間和成長紅利。尤其是在主網上線初期就選擇支持、質押 shMON 的用戶,將會是 FastLane 在接下來的激勵體系中重點關注和持續回饋的核心羣體。

未來數月,這套激勵體系將持續擴展。即將上線的全球大使計劃,將爲研究者、內容創作者、社區組織者以及跨生態協作者提供更多深度參與的渠道,讓更多真正願意建設 Monad 的人有機會貢獻力量。隨着 Monad 流動性環境不斷豐富、更多協議接入 shMON,FastLane 也會不斷開放新的積分倍數路徑,讓用戶在生態演進過程中持續擁有影響力。

這種循序漸進的設計,讓整個激勵體系既能從一開始就回饋最早的一批支持者,也能隨着 Monad 生態的成長,逐步吸引更多願意參與、願意共建的用戶加入——真正做到“貢獻越早越受益、參與越深越回報”。

社區計劃與主網後的生態擴展

FastLane 也在同步籌備覆蓋亞洲、中東、歐洲與北美的全球大使計劃。加入該計劃的參與者將獲得新產品的優先體驗權、更直接的生態協作渠道、數字化獎勵,以及受邀參與線下社區活動的機會。

隨着 FastLane 進入主網後的新階段,社區力量將在激勵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無論是研究分析、教育推廣、內容創作,還是跨協議協作,未來都將成爲 shMON 激勵體系中的重要倍數來源,讓更多建設者能夠以不同方式爲生態貢獻價值。

隨着 Monad 主網的持續推進,FastLane 還將陸續公布更多合作夥伴集成與激勵渠道,讓用戶在主網上線後的整個過程中,都能不斷發現新的參與空間和成長機會。

高性能 L1 的經濟結構成形

Monad 是近期最受關注的高性能 L1,其並行執行架構與完整 EVM 等效性吸引了大量建設者、流動性提供者與基礎設施團隊的持續布局。從歷史經驗來看,能夠在早期階段就對齊驗證者激勵、MEV 路線、質押收益與流動性結構的 L1,往往擁有更強的生態協調能力並在長期展現出更優韌性。

FastLane 的推出,爲 Monad 的經濟引擎打下了重要基礎——不僅帶來一個 liquid staking 代幣,也提供了統一的質押層、垂直整合的收益系統、透明的激勵模型與面向長期參與的生態框架。隨着更多參與者加入,主網前幾周的行爲將深刻影響 Monad 經濟的早期軌跡。而 FastLane,也將成爲推動這一經濟結構成形的重要力量,引導 Monad 從主網上線邁向長期增長。

如何在主網上參與 FastLane

參與方式非常簡單。shMON 將在主網第一天正式開放質押。訪問 shmonad.xyz,你可以選擇 Stake 鑄造 shMON,開始同時賺取收益與積分;也可以將 MON 存入 Degen Depository,將質押收益轉換爲更高倍數的積分,讓你的積分從上線第一秒即可高速累積。

更多產品更新、生態集成和積分路線,將持續發布在 FastLane 官方 X 帳號 @0xFastLane 與創始人Thogard 的個人帳號 @ThogardPvP。歡迎關注以保持最新進展。

若你有興趣加入 FastLane 全球大使計劃,或者希望進行生態合作可通過推特聯繫市場負責人 @iivycai 獲取更多信息。

MON52.5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