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活動: #PTB创作大赛# 💥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TB、CandyDrop 第77期或 Launchpool 活動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5,000 PTB 獎勵!
CandyDrop 第77期:CandyDrop x PTB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922
PTB Launchpool 火熱進行中: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934
📅 活動時間:2025年9月10日 12:00 – 9月14日24:00 UTC +8
📌 參與方式:
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PTB、CandyDrop 或 Launchpool 相關
內容不少於 80 字
帖子添加話題: #PTB创作大赛#
附上 CandyDrop 或 Launchpool 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
🥇 一等獎(1名):2,000 PTB
🥈 二等獎(3名):800 PTB/人
🥉 三等獎(2名):300 PTB/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刷量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AI 大模型催生創業者經濟,時尚柔性生產再度潮起
原創:時尚內容中心
**來源:**WWD 國際時尚特訊
8 月22 日,第二屆宋韻服裝時尚設計大賽上,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與無界AI 聯合發布了全球首個宋韻漢服模型,該模型被指定為本次大賽唯一推薦使用的AI 繪畫工具,宋韻漢服模型的出現讓AIGC 在時尚圈再次火了。
宋韻漢服模型被稱為“最懂中國文化”的AI 繪畫大模型,能夠滿足專業設計師商用級別的設計需求。模型本身對刺繡、染織、青花瓷、敦煌、故宮、水墨畫等不同國風藝術元素有著深入的了解,方便設計師汲取靈感,融匯貫通,利用不同藝術元素的疊加,創造出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服裝風格,徹底打破設計師的“創意天花板”。
從2021 年ChatGPT 的出現引發了國內的大模型熱潮,到今天AIGC 多次應用於時尚消費端,這一技術在時尚賽道上究竟有多大的想像空間?據賽迪顧問的數據統計顯示,截至7 月,中國累計有130 個大模型問世,而2023 年前七個月的時間就出現了64 個,佔比接近50%。當下,隨著越來越多AIGC 垂直場景的落地,國內大模型的發展也逐漸進入到應用階段。
大模型作為AIGC 的基礎,帶來了新的技術設計和創新能力,並將為產業鏈注入新的活力。時尚行業作為創意的重要領域,將率先進入AIGC 時代。對於生產商而言,AIGC 將幫助企業更好地把握產品附加值的創造,有效提升“微笑曲線”。
AIGC創新範式:用戶創作與軟性生產重塑時尚格局
關注大模型對時尚行業的變革,需要回到AIGC 本身。其到底顛覆了哪些關鍵邏輯?
首先,AIGC 最大的突破便是將自然語言作為人與機器的溝通語言。這將傳統人工智能升級為一種理解、超越和生成各種自然語言文本的超級“系統”。此前,與機器溝通需要通過計算機語言,然而,AIGC 消除了這個門檻。因此,AIGC 所帶來的變革不再局限於特定領域或人群,而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全面性突破。
理解了AIGC 的關鍵突破後,大眾參與創作和生產作為時尚行業的變革方向也就呼之欲出了。這不僅刺激了消費者對個性化定制產品的需求,同時也推動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商業模式,從而在商業和消費領域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變革。目前,部分企業的落地場景和未來願景也證實了這個方向
AIGC 確實使時尚行業能更廣泛地普及柔性生產。與自動化生產線主要實現單一品種的大批量生產的「剛性生產」不同,AIGC 在提高消費者創造力的同時,將把消費者裹挾入包括設計、生產、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形成了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按需定制的時尚發展方向。如萬事利董事長李建華所說:“將審美權利、設計權利交還給每位消費者,AI 數字美學設計師承擔的是美學設計賦能和服務角色。”
鐵杵成針:大模型的鑄鍛與創新
AIGC 帶來了消費者參與創作的新柔性生產模式,但打造底層模型並不簡單。
對於大模型而言,訓練數據集是底層資產,在訓練數據集方面,數據越多,數據質量越高,標籤越細,大模型的威力就會越強。以“宋韻漢服模型”為例,大模型需要先成為漢服研究領域的專家。單單是裙子,就有需要區分包括馬面裙、百迭裙、褶裙、四破、一片式等超過30 種款式。而材質上,也需要了解刺繡、妝花、螺鈿、織金等的區別,以及對於圖案展現的區別。此外,朝代信息、紋樣等大量晦澀難懂的信息也需要以數據的形式“餵”給大模型。
因此,數據集的質量和復雜的構建過程是大模型發揮強大能力的關鍵要素,但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模型固然具備很多難點,但將其運用於新的範式革新,完成大模型落地的「最後一公里路」,這將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例如,在生產端,以需定產的方式對立的是傳統大規模量產的生產模式,因此在柔性製造中,對生產線和供應鏈的反應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