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代幣化 從上鏈邁向流動性的 RWA 金融化終局

從貝萊德入場,到 Robinhood 自研公鏈,再到納斯達克布局股票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RWA)的敘事早已成定局,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將股票、債券搬上鏈,僅僅是這場宏大變革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真正的顛覆,並非讓我們能在鏈上「買」到什麼,而是基於這些攜帶真實世界價值的資產,我們能「創造」出什麼樣的新物種和新玩法。

本文就旨在進一步探討代幣化之後,RWA 的下一站是什麼,以及它爲何有望開啓一場 DeFi Summer 級別的敘事與創新。

01 代幣化只是開始

從本質上講,將美股、黃金等 RWA 資產搬到鏈上,只是完成了資產的「數字化封裝」,解決了資產的發行和跨地域流轉問題,但遠未釋放其真正的潛力。

試想下,一個被代幣化的資產,若代幣化資產只能靜置在錢包中流轉,而無法被組合使用,便失去了區塊鏈的可組合性優勢,畢竟理論上 RWA 的引入能極大提升資產流動性,並通過借貸、質押等 DeFi 操作釋放新的價值。

所以它本應爲 DeFi 注入具備真實收益的優質資產,增強整個 Crypto 市場的價值基礎,這有點像 DeFi Summer 之前的 ETH,彼時它不能借出、不能做擔保、不能參與 DeFi,直到 Aave 等協議賦予其「抵押借貸」等功能,才釋放出千億級流動性。

而美股代幣要突破困局,必須復刻這種邏輯,讓沉澱的代幣成爲「可抵押、可交易、可組合的活資產」。

譬如用戶可以用 TSLA.M 做空 BTC,用 AMZNX 押注 ETH 走勢,那麼這些沉澱資產便不再只是「代幣殼子」,而是被用起來的保證金資產,流動性,自然會從這些真實交易需求中生長出來。

這也正是從 RWA 邁向 RWAFi 的題中之義,不過真正的價值釋放,需要的遠不止是技術上的單點突破,而是一個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涵蓋:

基礎設施層:安全的資產托管、高效的跨鏈結算與鏈上清算;

協議層:便於開發者和資產方快速集成的標準化工具;

生態層:流動性、衍生品、借貸、穩定幣等各類 DeFi 協議的深度聯動與配合;

這揭示了 RWA 的上鏈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體系問題,只有將 RWA 安全、低門檻地引入多樣化的 DeFi 場景,才能把傳統資產的存量紅利,真正轉化爲鏈上的增量價值。

02 讓現實資產活起來:RWA 的金融化路徑

那現在卡在了哪裏?

當前 RWA 代幣市場最大的問題,已經不在於「缺少標的」,而在於「缺少流動性結構」。

首先,是金融可組合性的缺失。

在傳統美股市場,流動性之所以充沛,根源不在於現貨本身,而是由期權、期貨等衍生品體系所構建的交易深度,這些工具支撐着價格發現、風險管理與資金槓杆,創造了多空博弈與多樣化策略,吸引機構資金持續入場,最終構成了「交易活躍 → 市場更深 → 用戶更多」的正向循環。

但問題在於,當下的美股代幣化市場,恰恰缺失了這至關重要的一層結構:用戶買到的 TSLA、AAPL 代幣,大多只能「持有」,但無法被真正地「使用」,它們既不能作爲抵押品在 Aave 中借出穩定幣,也不能作爲保證金在 dYdX 中交易其他資產,更遑論基於它們構建跨市場的套利策略。

因此這些 RWA 資產,雖然來到了鏈上,但在金融意義上,它們還不夠「活」,它們的資本效率遠未被釋放,通往廣闊 DeFi 世界的道路都被堵死了。

注:依次爲 MyStonks 的 TSLA.M、xStocks 的 TSLAx、Ondo Finance 的 TSLAon

其次,是流動性的割裂與破碎。

這也是一個更棘手的問題,不同發行方基於同一底層資產(如特斯拉股票),卻推出了各自獨立的、互不兼容的代幣版本,例如 MyStonks 的 TSLA.M、xStocks 的 TSLAx、Ondo Finance 的 TSLAon。

這種「多頭發幣」的局面,不禁讓人想起以太坊 Layer2 生態早期的困境——流動性被割裂在一個個孤島之中,無法匯聚成海,這不僅極大地稀釋了市場深度,也爲用戶和協議集成帶來了巨大障礙,嚴重阻礙了 RWA 生態的規模化發展。

03 如何補全缺失的拼圖?

如何解決以上困境?

答案正在於構建一個統一、開放的 RWAFi 生態,讓 RWA 從「靜態資產」變爲可組合、可衍生的「動態樂高積木」。

因此納斯達克最新的動向格外值得關注,一旦像納斯達克這樣的頂級傳統機構入場發行官方的股票代幣,將從根本上解決了資產源頭的信任問題,那在 RWAFi 的框架中,一個統一的 RWA 資產就可以被各種「金融化」——通過抵押、借貸、質押、收益聚合等操作,既產生現金流,也爲鏈上引入真實世界的價值錨定。

重要的是,這種金融化並不限於美股、美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哪怕是那些在現實世界中流動性、可組合性都極差的固定資產,也能被「激活」。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例子來暢想其潛力,以房地產這種在現實世界中流動性極差的資產爲例,一旦它被標準化地引入 RWAFi 框架,就不再是「不動產」,而是變成了極具活力的金融組件:

參與借貸: 將其作爲優質抵押品,在鏈上進行低息融資,盤活沉睡的資本;

實現收益自動化:通過智能合約,將每月的租金收益以穩定幣的形式,自動、透明地分配給每一位代幣持有者;

構建結構化產品: 將房產的「增值權」與「租金收益權」分離,打包成兩種不同的金融產品,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

這種「動態賦能」其實是打破了 RWA 的固有局限性,爲其注入了 DeFi 原生的、更高維度的可組合性。因此納斯達克將股票代幣化只是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一旦他們在美股代幣上嘗到甜頭,從房地產到大宗商品的各類資產,都將迎來鏈上化浪潮。

所以後續真正的爆發點,將不是這些資產本身,而是圍繞它們構建的衍生生態——抵押、借貸、結構化、期權、ETF、穩定幣、收益憑證……所有這些我們熟悉的 DeFi 模塊,都將被重新組合、嵌套在標準化的 RWA 之上,構成一個全新的「真實收益金融(RWAFi)」系統。

如果說 2020 年的 DeFi Summer,是圍繞 ETH、WBTC 等加密原生資產展開的「貨幣樂高」實驗,那麼,由 RWAFi 開啓的下一輪創新浪潮,將是基於整個現實世界價值的、更宏大、更具想象力的「資產樂高」遊戲。

當 RWA 不再只是上鏈的資產,而是成爲鏈上金融的底層積木時,新一輪的 DeFi Summer,或許也將由此啓程。

ETH-1.1%
AAVE-0.63%
BTC-0.36%
AMZNX-0.4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