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SD 嚴重脫錨:揭祕 Stream 和 Elixir 循環鑄幣下的穩定幣「紙牌屋」

撰文:rekt

編譯:Yangz,Techub News

用一種由第一種穩定幣支撐的第二種穩定幣來支撐第一種穩定幣,根本不是革命性金融,而是一場昂貴的表演藝術。

Stream Finance(xUSD)和 Elixir Network(deUSD)造了臺「永動機」:鑄造 deUSD、以其抵押借款、鑄造 xUSD、再抵押借款、跨鏈轉移、循環操作,並賦予其「機構級收益」的美名。

據傳,二者僅用 190 萬美元本金就鑄造出了 1450 萬枚 xUSD。這套讓 Terra 都相形見絀的數學模型,一直被精心包裹在「市場中性策略」與「Delta 中性頭寸」的專業術語之中。直到 2025 年 10 月,證據開始浮現:鏈上交易哈希、資金流向圖譜,以及收益管理平台 Hyperithm 悄然撤出所有風險,卷走 1000 萬美元用戶資金。

當散戶追逐 95% 的年化收益時,精明資本早已在暗築退路。

當你的「穩定」資產需要依賴保險基金、儲備金證明(即將公布)來維系信心,而機構投資者又趁夜撤離時,到底還有什麼東西是穩定的?

Stream Finance 不以帽衫少年並承諾「to the Moon」的偉大目標示人。他們操着摩根大通交易臺的術語:「市場中性基金」、「借貸套利」、「對沖式訂單簿做市」。

Elixir Network 則將 deUSD 定位爲「DeFi領域唯一服務於機構資產的美元通道」——以質押的以太坊和美國國債作爲背書,並與貝萊德旗下的 BUIDL 基金和 Hamilton Lane 達成合作。

兩家協議將公信力化作鎧甲。Stream Finance 通過「激勵挖礦的借貸套利『提供』賺取高收益的市場中性策略」;Elixir Network 則通過永續資金費率套利,爲號稱穩定的資產創造收益。

當兩者疊加,散戶仿佛看到了黃金門票——一個無需跨越機構門檻,卻能坐享機構級回報的機會。

Delta 中性頭寸、足額抵押、透明可靠、安全無憂。這場公信力大戲,在無人查驗舞臺布景時最爲奏效。

Stream 通過其 StreamVault 合約保留對 xUSD 的直接鑄造權,而 Elixir 則牢牢掌控 deUSD 的支持機制。雙方均承諾透明,但 Stream 的儲備證明永遠都是「即將公布」,而 Elixir 的文檔則謹慎注明 deUSD「並非通過 1:1 儲備與美元掛鉤」,且「沒有中心化發行方持有現實世界資產作爲支撐」。

沒有人仔細閱讀說明書,發現自己購入的實爲一臺「永動機」。但究竟要如何打造一臺足以蒙騙機構、形似正規的印鈔機呢?

循環「藝術」

10 月 28 日,Schlag 開始揭露這個循環鑄造的騙局。

用戶將 USDC 存入 Stream 的 xUSD 錢包,以爲自己投入的是保守型收益金庫。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究竟是天才設計還是詐騙手段,取決於你是操盤者還是受害者。

Schlag 追蹤到的資金循環路徑如下。所有交易記錄均可在鏈上查驗。

第一步:兌換「舞步」——Stream 將 USDC 轉移至二級錢包,通過 CoW 協議下單購買 USDT,隨後通過 Elixir 的鏈上鑄造器生成 deUSD。deUSD 回流至 Stream 主錢包。

至此仍是標準 DeFi 流程——持有抵押物,生成代幣,無人起疑。

第二步:槓杆螺旋——將 deUSD 跨鏈至 Avalanche 或 World Chain(只要存在 sdeUSD 借貸市場即可)。以 deUSD 爲抵押借入穩定幣,再將借得的穩定幣兌換爲 USDC。然後跨鏈回主網,不斷重復。僅 10 月 28 日就完成三輪操作,用初始資金鑄造出約 1000 萬美元的 deUSD。

Degen 屬性?當然。但是否是欺詐?尚未定論,畢竟 Aave 每日都在上演此類槓杆循環。用戶追逐收益,協議提供流動性,槓杆放大回報。這不過是 DeFi 賭場經濟中的標準操作。

第三步:遞歸戲法——從這一步開始,一切開始變得惡心。多數槓杆循環以抵押物閒置生息告終,而 Stream 的循環卻以鑄造收場,用最終借得的 USDC 鑄造了自家代幣 xUSD。據稱,同一筆 190 萬美元的 USDC,最終催生出 1450 萬美元的 xUSD。

無論是槓杆收益還是遞歸槓杆,其結果已不似金融操作,更近於點石成金術。根據 Schlag 研究,若 Stream 控制 xUSD 流通量的 60%(此說法雖未證實,但結合代幣價格走勢與低迷交易量愈顯可信),則每個 xUSD 代幣實際僅由約 0.4 美元真實抵押物支撐。Schlag 指出,若不計協議自有流動性的會計遊戲,全系統直接抵押價值可能低於 0.1 美元。

第四步:循環閉合——這場騙局最精妙之處在於,誰會接受一個協議憑空變出的代幣作爲抵押,借出數百萬穩定幣?正是這一環節,將尋常的 Degen 挖礦升華爲近乎藝術的行爲。而答案正是剛獲得 1000 萬美元 USDT 的 Elixir。

將這些 USDT 轉入有着「透明度看板」標注的「Elixir 的 sUSDS 多簽錢包」(若非存有八位數資金,這個名字本會顯得滑稽),然後通過 CoW 協議將部分 USDT 兌換爲 USDC,接着跨鏈至 Plume 網路,將 USDC 直接注入接受 xUSD 作爲抵押物的 Morpho 借貸市場。此過程被重復多次。據 Schlag 所述,該市場未在標準 Morpho 界面顯示。無許可市場意味着任何人都可創建自定義參數的獨立借貸池。指控數據顯示:存入 7000 萬美元 USDC,借出逾 6500 萬美元。Elixir 是唯一存款方。而 Stream 以其新鮮出爐的 xUSD 作爲抵押進行借款,然後跨鏈回主網。

如此循環,USDC 變爲 deUSD,以 deUSD 抵押借入 USDC,再用借得的 USDC 鑄造 xUSD,並通過 Morpho 市場以 xUSD 抵押借入更多 USDC。然後在用借得的 USDC 鑄造更多 deUSD。

Stream 與 Elixir 並非在支撐穩定幣——他們是在用同一堆 USDC 玩搶椅子遊戲,卻將其包裝成兩種獨立的錨定美元資產。

只要無人要求同時全額贖回,這場循環鑄造的宴會便是「接着奏樂接着舞」。一日三輪操作,鑄造 1000 萬枚 deUSD。用不足 200 萬美元實際資本創造出超 1400 萬枚 xUSD。所有交易哈希均留存在鏈上,待有心人查驗。最後,是誰發出了信號?

預警信號

10 月 28 日,擁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加密 KOL CBB 發出了一則本應引發資金大規模撤離的警告:「若在 Morpho 或 Euler 有資金,請撤出涉及 mHYPER 和 xUSD 的頭寸。這是極致不透明的金融。xUSD 的槓杆水平已近瘋狂。」

這一危險信號已不是搖曳示警,而是烈焰衝天。xUSD 的交易價格持續在 1.20 至 1.29 美元間浮動,始終高於其宣稱的美元錨定值。而受限的供應量足以昭示操縱嫌疑。再看 deUSD,其日交易量常低於 10 萬美元,對號稱 1.6 億市值的「穩定幣」而言流動性實屬匱乏。

價格不穩,交易量枯竭,卻無人追問緣由。

其實,2025 年 5 月發生的技術故障本應終結這一切,當時 Chainlink 預言機失靈導致 Avalanche 上 Euler Finance 的 deUSD 用戶遭遇超 50 萬美元的清算。預言機故障不是系統漏洞,而是根基不穩的必然特徵。

到了 8 月,deUSD 創下 0.9831 美元的歷史低點,1.7% 的脫錨看似微小,但須知穩定幣的交易前提本是永不脫錨。同月,Inverse Finance 社區以「風險與運營擔憂」爲由,投票決定全面終止 deUSD 市場。當 DeFi 協議開始拒絕某一資產作爲抵押品時,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市場波動,而是信譽的徹底崩塌。

令人不解的是,面對這些層層疊加的預警信號,散戶投資者卻仍在持續存入資金。所有人都選擇忽視風險,直到帳單最終到期。

市場警告只有在獲得權威人士重視並採取行動時才真正有意義。那麼,當一位管理着 1.6 億美元資產的專業投資者,最終認定這套數學模型已經徹底失效時,會發生什麼?

風險蔓延

當市場目光被 Stream 與 Elixir 的循環戲法吸引時,YieldFi 的 yUSD 悄然成爲風險承壓者。

10 月 26 日,分析師 Togbe 開始梳理線索:

YieldFi 最大頭寸集中於 Morpho 平台的 ABRC 金庫

其主力倉位 yUSD/USDC 市場中,借款者正通過多平台疊加槓杆

第二大頭寸 mHYPER 收益率爲負,卻佔該池鎖倉總額 10% 以上

在 Arbitrum 上,mHYPER 接受 yUSD 作爲抵押品進行放貸

而 mHYPER 自身第二大配置資產,竟是 Stream 發行的 xUSD

這一設計堪稱精妙:Stream 鑄造 xUSD,Elixir 鑄造 deUSD,二者共同流入 Morpho 和 Euler 借貸市場。YieldFi 的 yUSD 既從這些市場借款,又同時作爲 mHYPER 的抵押品。mHYPER 再將資金借回同一生態,形成閉環——每個協議的償付能力都與其他協議緊密相連。

通過循環依賴來引導流動性看似完美,直到其中一個環節斷裂。或許只是用戶閱讀鏈上數據後,決定不做最後接盤的人,24 小時內,yUSD 市值蒸發 24%,但團隊卻始終保持沉默。

直至 10 月 28 日,Hyperithm 的公告引爆最終審判。

Hyperithm 宣布管理着 mHYPER——一個由《福布斯》30 位 30 歲以下精英創始人運營的市場中性金庫,業務遍及東京和首爾。他們在公告中表示,「我們感謝反饋,並願就此情況保持完全透明。」翻譯過來就是:我們已完成測算,決定退出。 他們的具體行動是:清空所有 yUSD 風險敞口,清除所有 xUSD 持倉,在 Morpho 和 Euler 部署專用非遞歸借貸金庫,預計下周完成全部流動性遷移。當然,他們還持有 1000 萬美元無槓杆 mHYPER 頭寸作爲普通合夥人承諾——證明並非跑路,而是在規避系統性風險。

Hyperithm 甚至提供了錢包地址以證透明,稱任何人都可驗證其持倉、操作與時機。

0x7C1d52A3459f2Eee78DA551b8C3D13FdF61fbc93

0xEa036F911b312BC0E98131016D243C745d14D816

精明的機構從不因規避風險而退出機遇。他們退出,是因爲經過壓力測試發現:當借貸成本飆升、流動性枯竭,循環不再盈利時,強制平倉將如多米諾骨牌般席卷每個協議。

清算引發更多清算,抵押資產將被拋售,看似獨立的市場紛紛暴露關聯。Morpho 的無許可市場結構意味着風險無處不在。而 Euler Finance 自 5 月預言機事件後已成驚弓之鳥,此刻又深陷這張風險網路。精心設計的金庫層層嵌套——接受 xUSD 作爲抵押品(其背後由 deUSD 支撐),而 deUSD 又爲 yUSD 提供擔保,yUSD 則資助着 mHYPER,mHYPER 又將資金借回同一市場。

至於那些金庫的散戶投資者,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與這個遞歸鑄造循環僅隔三層距離——一旦利率變動或某個協議遭遇贖回潮,整個體系便會崩塌。而 Hyperithm,心知肚明,他們撤資 1000 萬美元,並記錄了每個步驟。

然而,知情不等於能防範——當多米諾骨牌開始傾倒,這個系統的設計者們又作了哪些辯解?

辯解

DCF God 對此事發表了看法。

這位加密投資者毫不掩飾其與 Stream 的利益關聯,他的觀點是:「xUSD 有 Degen 屬性,但並非毫無價值支撐。」他的邏輯很簡單:「如果某個代幣提供 X% 年化收益,而你能以 0.5X% 的成本循環套利,就該全天候操作。即使成本達到 0.95X% 也該繼續,因爲這不僅是在賺取收益,還可能通過私下協議獲取更多代幣。」換言之,「如果托管人或其他貸款人願意以 xUSD 爲抵押借出 1000 萬美元的 USDC,他們只需 200 萬美元的存款就可以吸收全部 1000 萬美元,然後用這 1000 萬美元進行挖礦,收益遠高於他們的借貸成本。」DCF God 表示,「這並非追求表面光鮮,而是爲企業和金庫儲戶爭取最高回報的博弈。」

然而,所謂的資本效率與收益最大化,不過是以金融術語爲遮羞布,美化一場以其坐莊的槓杆賭局。

DCF God 雖承認這是「可能導致全軍覆沒的高風險槓杆遊戲」,但堅稱這「並非無抵押資產的騙局。」此外,他還表示,「我從未建議任何人存入 xUSD(將來也不會),但我們自持少量頭寸,因爲收益可觀…我們不僅是投資者更是參與方,性質不同。」

顯然,親身參與與嘴上說說是兩回事。

DCF God 還稱,「我們個人挖礦時通常將槓杆控制在 5 倍內,因爲懶得應付利率波動、贖回時機等麻煩。」至於 Stream,DCF God 則表示「那是他們的業務——最極端的挖礦模式。若你選擇投入,就該預期他們會這麼做。」他的槓杆哲學是,「既然選擇 Degen,不妨徹底些。80% 和 90% 質押率有何區別?底層資產崩盤時結局都是清算…不如榨幹所有價值。」

此外,Stream 團隊也作出了自己的風險管理解釋。

10 月 28 日,團隊成員 0xlaw 回應稱,團隊設有 1000 萬美元保險基金。主錢包外所有操作均「零槓杆且可即時變現」。團隊在管理協議自有槓杆時始終保障用戶資產,從未遭遇清算或漏洞利用。此外,儲備證明即將公布,正與第三方合作實現 24 小時更新。0xlaw 表示,因發展過快,公開頭寸會削弱競爭優勢,但「鑑於推特用戶對協議自有流動性持有槓杆頭寸的擔憂——雖從首日即保持透明——我們將平倉這些頭寸,並依保險基金規模設限。」

照 Stream 團隊所言,該協議自有流動性進行槓杆操作據稱從第一天起就「透明公開」。但當專業經理人開始撤離、調查者公布交易哈希時,這種「透明」突然變了味道。 Stream 承諾將解除遭質疑的頭寸,同時堅稱一切正常。但請仔細品味:他們正在解除自稱從無問題的槓杆,限制自稱始終透明的頭寸,準備公布自稱早已存在的儲備證明。

這並非辯護,而是裹着新聞稿外衣的自白書。「即將公布」成爲了重復的咒語。保險基金構成?即將公布。儲備金驗證?即將公布。購買的交易所保險?即將公布。超越推文的實質證據?即將公布。

DCF God 還以 XPL 預清算爲例(在系統崩潰時,維持 2 倍超額抵押的交易者遭最猛烈清算,盡管這些頭寸在紙面上「最安全」),證明當底層邏輯失效時,風控措施形同虛設。他的言下之意是,當系統性風險降臨,在崩壞體系內保持保守不過意味着緩慢敗亡。

DCF God 稱 xUSD 是 Degen 屬性。Stream 承認將解除協議自有槓杆。但雙方均未否認循環鑄造的存在,只爭論其重要性。然而,如若這一循環是「farm」合法收益而非系統性欺詐,爲何價格走勢與資金出逃模式與崩盤前奏如此相似?

總結

Stream 與 Elixir 確實構建了完善的協議,智能合約完美執行,循環機制完全按設計運轉。但創新與欺詐的區別往往不在代碼本身,而在於你選擇披露什麼。

當協議暗中控制 60% 的供應量,當循環鑄造將 190 萬美元魔術般變成 1400 萬穩定幣,當儲備證明永遠停留在「即將公布」的狀態——此時仍標榜「機構級」已不是營銷話術,而是赤裸裸的瀆職。他們或許能在當下瘋狂印鈔生息,但金融重力終將讓所有無視規律者墜落。

Hyperithm 通過解讀鏈上數據洞察危機,及時撤資千萬美元全身而退。但大多數儲戶並無此選擇,因爲他們根本不知風險已至。

DeFi 曾許諾無需信任的系統,而 Stream 與 Elixir 卻證明:你無需消除信任,只需在聰明錢完成調倉前消除信息披露。當穩定依賴於無人質疑時,你究竟在構建什麼——是協議,還是行爲藝術?

ETH-5.43%
USDC-0.02%
LINK-1.2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