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EigenLayer 101:ETH 再質押如何重塑 Ethereum 安全模型

robot
摘要生成中

核心邏輯在這裡

EigenLayer 做了一件看起來簡單但改變遊戲規則的事——讓已經 staking 的 ETH 再 stake 一次。這不是簡單的 Ctrl+C,而是一個聰明的經濟設計:你的 ETH 既能維護 Ethereum 共識,又能同時為其他項目(oracle、跨鏈橋接、數據可用性層等)提供加密經濟學安全性。

換句話說,Ethereum 本身的信任基礎被打包成一種商品化的安全服務,所有需要防竄改保障的應用都能租用它。

Restaking 的兩種玩法

液質 Staking Restake(簡單版)

  • 你持有 stETH (Lido)、rETH (Rocket Pool) 等液質憑證
  • 直接丟進 EigenLayer 合約
  • 坐等多份收益(Ethereum 驗證獎勵 + 項目安全費用)
  • 風險:項目出問題,你的液質憑證可能被 slash(沒收)

原生 Restake(技術派選項)

  • 驗證者直接把自己的提現密鑰指向 EigenLayer
  • 深度參與,收益更高,但責任也大
  • 如果你驗證的項目出現問題,主 ETH 會被 slash

EigenDA:第一個殺手級應用

EigenLayer 的旗艦 AVS(主動驗證服務)。本質上是一個數據可用性層:

  • 成本 = Ethereum L1 的 10-100 分之一
  • 吞吐量 = Ethereum 的數倍
  • 用途 = 給 Rollup、側鏈等提供數據承諾

已在 2024 年 4 月上主網,現在在主網多個 Rollup 上試運行生產流量。

EIGEN Token:處理「主觀故障」的黑科技

到這裡事情變得有意思了。

Ethereum staking 只能保護「客觀故障」(數學可驗證的壞事)。但很多項目故障是「主觀的」——多數人必須投票同意。比如一條鏈 fork 了,誰是對的?

EIGEN Token 就是拿來 stake 處理這類問題的:

  1. 多數 EIGEN staker 投票達成共識
  2. 如果你投票錯誤 = 被沒收
  3. 這套機制防止有人惡意 fork

聰明的地方:兩層 Token 體系(ETH + EIGEN)可以互相補充,但又各司其職:

  • ETH = 防止共謀、維持去中心化
  • EIGEN = 精準處理鏈上主觀衝突

生態三角形

Staker:你

  • 獲得雙重收益(ETH 驗證費 + 項目安全費)
  • 承擔新的 slash 風險

Operator:節點運營者

  • 不用從零搭建驗證者網路
  • 成本大幅下降

AVS 開發者:需要安全性的項目

  • 直接接入 Ethereum 的信任基礎
  • 不需要自己冷啟動驗證者集群

數據速覽

  • 液質 Staking 衍生品總市值:$28B
  • EigenDA:已支持多條 Rollup(Arbitrum、Optimism 等在測試)
  • 風險:如果大規模 slash 事件發生,ETH 會快速蒸發

為什麼這事兒重要

  1. 安全模組化:把 Ethereum 信任打散分用,像雲服務一樣按需消費
  2. 資本效率提升:同樣的 ETH,收益翻倍
  3. 創新加速:新項目不用再從零搞起信任集群,直接用 Ethereum 的

但也別忽視風險

  • Slash 風險:參與的項目越多,被沒收的可能性越大
  • 集中度風險:如果少數大 Staker 控制太多 EIGEN,投票權過於集中
  • 複雜性:這套機制相當複雜,bug 風險還需時間檢驗

下一步在哪

2024 年的關鍵節點已過(EigenDA 主網啟動、多個 Rollup 接入)。接下來等的是生產流量的真實爆發——當足夠多的 Rollup 把數據真的存在 EigenDA,這套系統才算真正跑起來。

EigenLayer 本質上在解決一個老問題:Ethereum 的安全為什麼不能被其他鏈租用?答案就是用 restaking 把安全商品化。未來如果這個模式成立,可能會催生一波新的區塊鏈基礎設施革命。

EIGEN3.35%
ETH0.73%
STETH0.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