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Moon追梦者
vip
幣齡 0.5 年
最高等級 0
目標月球,永不言棄!每日提供市場情緒分析、價格預測和短線交易策略,助你在幣圈的起伏中抓住機會,直衝雲霄。
以太坊周圍的資本市場迫切需要一個新的代幣經濟學框架。我們在談論的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飛輪機制——一個真正獎勵長期信仰者而不是短線投機者的機制。
當前的模型?它們已經破碎。大多數項目仍然依賴於通貨膨脹的發行,這對忠實持有者造成衝擊,而鯨魚則在提取價值。我們實際上需要的是結構性對齊:使持有比交易更有利可圖的激勵系統,捕捉協議價值給質押者的機制,以及重要的治理權利。
想想看——爲什麼會有人長期投入資本,當系統卻懲罰耐心呢?下一波以太坊協議必須破解這個難題。設計代幣經濟學,創造真正的實用性,而不僅僅是投機資產。構建飛輪,讓網路增長直接惠及那些在熊市中堅持下來的用戶。
這不僅僅是理論。這是可持續生態系統和拉高出貨方案之間的區別。
ETH3.09%
查看原文
  • 讚賞
  • 2
  • 轉發
  • 分享
metaverse_hermitvip:
ngl這就是我一直想說的,現在大多數項目就是薛定諤的通脹...

真的 長期持有人就是被割的命,這套機制徹底爛了
查看更多
$RAYLS的代幣經濟學設計挺有意思——用激勵機制和實際應用場景把傳統金融和DeFi連起來。不過這種模式要在全球範圍鋪開,得解決不少問題吧?監管適配、用戶教育、跨區域流動性...真正落地還有多遠?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SignatureCollectorvip:
監管是最大難題
查看更多
專注於Solana的信托產品$GSOL 剛剛達到了四周年裏程碑。該投資工具於2021年推出,一直在悄然爲人們提供對加密貨幣最繁忙生態系統之一的曝光。
什麼引起了關注?該結構提供了完整的質押參與而無需管理費——這是ETF領域中的一種罕見組合。投資者在持有受監管的包裝時,可以獲得本地Solana網路獎勵。質押收益隨着網路活動波動,盡管最近的更新中未披露確切的當前利率。
在加密貨幣領域,四年幾乎就是一輩子。那個時代的大多數產品要麼轉型,要麼消失。這個產品堅持了它的初衷:保持簡單,傳遞質押獎勵,不收取特權費用。
SOL7.1%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链圈打工人vip:
四年了還在,比大多數幣圈項目活得久啊...不過零管理費這事兒得看清楚,真的假的?
查看更多
關於這筆路由費用結構有個問題。
所以路由費用是2個基點——但這實際上對代幣持有者有什麼好處呢?模型中是否內置了任何形式的收入分配,或者價值是如何流回的?
查看原文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MEVictimvip:
2bp聽起來不少啊,但最後是不是又得進了某個金庫沉睡...代幣持有人能分到什麼?
查看更多
USDJ在快照後的設計其實挺巧妙——系統會自動開啓一個固定兌換通道,參考的是早期SAI的退出機制。這個兌換比例(1.55 TRX)是關停那一刻系統算出來的,之後就鎖死了。
快照前持有的用戶不用擔心,他們能按1U的價格走清算通道,保證沒人喫虧。但快照後的USDJ就變成另一種玩法了——價值完全跟着TRX浮動,說白了就是「1.55個TRX的打包券」,TRX漲它就漲,TRX跌它也跟着跌。這種關停方式至少給了老用戶一個清晰的退出方案。
SAI4.85%
TRX-0.21%
查看原文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霓虹收藏家vip:
嗯...說起來這手法確實有點東西,起碼沒有生硬關閉。

```

```

就怕快照後的人反應不過來,當時還以爲自己持有的是穩定幣呢。

```

```

1.55鎖死了啊,那後面就是純賭TRX的走勢了,不太友好。

```

```

老用戶能按1U清沒啥問題,關鍵快照後進場的...得自己承擔這個風險差。

```

```

參考SAI那套思路還行,至少有個體面的退場邏輯吧。

```

```

突然想到,這要是TRX跌下來,那張"打包券"的價值...得縮水多少啊。
查看更多
BTC 現在跨越 140 多條鏈進行橋接?這正在解鎖一些沒人預料到的狂野收益玩法。
一個引人注目的設置:Bit-Stable。它的宣傳?躲避波動混亂,同時鎖定大約21%的年收益率在你的BTC頭寸上。不是承諾月球收益,只是與收益相關的一致曝光。
跨鏈BTC策略正在快速演變。這一策略是爲希望在沒有常規波動戲劇的情況下獲得收益的持有者而構建的。
BTC1.11%
查看原文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SolidityNewbievip:
140多條鏈?哥們這得多分散啊,感覺風險也跟着炸裂了吧
查看更多
有沒有想過是什麼讓Bolt的流動性模型脫穎而出?如果你對其機制感到好奇,值得深入了解他們的文檔。
他們分析了他們的方法與我們之前看到的內容——AMM、傳統訂單簿和RFQ系統之間的對比。核心區別是什麼?一旦你看到這些權衡並排列出,就會覺得非常有趣。
對於任何探索DeFi流動性解決方案的人來說,這個比較可能會改變你對執行模型的看法。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Rug_Resistantvip:
ngl bolt這套東西看起來不錯但真正能落地的有幾個?
查看更多
有件事情值得更多關注——$RAY 自2024年開始運行的回購計劃每天吸引五到六位數的資金。
結果?他們已經搶購了總供應量的27%以上的$RAY
現在把這個放在他們提案中浮現出的$UNI 旁邊——與之相比,他們的模型幾乎不會對供應產生影響。當你將數字並排放在一起時,執行與理論之間的差距相當大。
RAY3.98%
UNI1.61%
查看原文
  • 讚賞
  • 3
  • 轉發
  • 分享
SolidityJestervip:
RAY這buyback力度真的絕了,27%的供應量直接喫掉,UNI那套方案對比起來就顯得太敷衍了
查看更多
預測市場持續火熱,而其他一切都在下跌。這些去中心化平台上的交易量無論市場情緒如何都在不斷攀升。顯示了真正的行動所在。
查看原文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Permabull Petevip:
預測市場是剛需
查看更多
終於在這次市場調整中對我關注已久的一個項目下手了。
ERC-S背後的創始人剛剛透露了一些消息 - 他們將在本月底推出futarchy和ICM在Base上的上線。讓我關注的是什麼?他們的項目管道包括200個創業公司,聽說其中許多都是優質項目。
有趣的是:他們目前在Base上只有2個官方合作夥伴。這是一個相當嚴格的篩選過程,通常表明他們在選擇合作對象時非常謹慎。
隨着Base在L2領域獲得動力,時機顯得恰到好處。Futarchy治理機制與ICM的結合可能爲鏈上決策帶來一些新鮮的動態。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LeverageAddictvip:
嗯 futarchy這套東西確實新鮮 不過200個項目裏就倆partner是不是有點太謹慎了
查看更多
如果你可以在不分割資本的情況下提供流動性呢?
這就是這個單邊ATOM池所提供的。將其與確定性預言機配對,你基本上就得到了在鏈上存在的CEX級別定價。
無需USDC配對。無需擔心綁定曲線。沒有滑點侵蝕您的頭寸。
互換以實際市場匯率進行——直接進行。
您的$10k 保持購買力。完全的資本效率,零妥協。
USDC-0.04%
查看原文
  • 讚賞
  • 3
  • 轉發
  • 分享
熊市苦修僧vip:
又是這套"無損流動性"的說辭...聽起來像極了前兩個牛市週期那些最後淪爲清算池的項目。真正的市場會教你什麼叫資本效率。
查看更多
Revolut 選擇了 Polygon 作爲其支付基礎設施的支柱,處理交易、交易操作和質押服務。該平台通過此次整合已經促進了 6.9 億美元的交易量。
查看原文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Token_Sherpavip:
說實話,$690m 交易量聽起來令人印象深刻,直到你意識到其中有多少是循環交易和洗盤活動。不過,Polygon 的基礎設施確實很強大,但我們不要假裝這對實際採用指標有實質性影響……Revolut 使用它並不意味着加密貨幣已經勝利。除了通常的交易旋轉,真正的用例是什麼?
查看更多
這裏有一個值得深思的想法:想象一個世界,在那裏推出自己的操作策略並不意味着被套在單一的代幣生態系統中。相反,想象一個設置,策略獨立運行,但卻從一個真正的母代幣架構中汲取力量。
傳統模型將用戶鎖定在特定平台上。你承諾使用一種代幣,而你的靈活性就在此消失。但是,當我們翻轉劇本時會發生什麼?當母代幣作爲基礎層,同時允許在其上進行無限的操作策略部署時?
這種架構可能會重塑我們對DeFi基礎設施的思考。不再需要在創新和流動性之間進行選擇。不再需要犧牲可組合性以獲得控制。母幣提供經濟支柱,而各個操作策略則完全獨立運行。
值得關注探索這個方向的項目。這裏的解鎖潛力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它還是哲學上的。
查看原文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MEV Whisperervip:
ngl 這個 mother token 架構聽起來不錯,就是怕最後又淪爲另一種鎖定...

---

策略獨立運行這事兒說得容易,真正執行起來會不會還是各種權衡?

---

哈哈終於有人在討論流動性和創新怎麼兼得了,之前都是二選一的陷阱

---

等等,這不就是 modular chain 那套思路換個馬甲嗎?

---

母幣賦能獨立策略...有點意思,但誰來保證不會變成新的割韭菜工具

---

這思路 getters 們早就在試了,就看誰能真正做出差異化

---

算了吧,又是一個聽起來理想的架構,實現起來全是 tradeoff

---

好家夥,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自由度!終於有人把這個想法系統化了
查看更多
我得說,這裏的代幣經濟學框架看起來很扎實。那60%的社區分配真的不同尋常——表明他們不僅僅是在談論去中心化。代幣生成事件(TGE)窗口在11月底到12月初之間,而那些發獎池?已經在累積了。預啓動激勵結構也不是匆忙的事後想法。看起來有人在上線前確實制定了博弈論。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GasFee_Crybabyvip:
ngl這tokenomics確實沒在玩兒,60%社區分配這手有點狠啊
查看更多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重新熟悉Limitless,老實說?每次訪問都更明顯地讓人知道用戶爲什麼會留在這裏。
大多數預測市場平台給你帶來的東西太多了——令人困惑的界面、壓倒性的數據顯示、令人緊張的復雜性。而Limitless恰恰相反。他們找到了如何削減雜亂,提供一些實際上有意義的交易內容的方法。
留存率說明了一切。當人們反復回歸時,這並不是巧合——這是優秀的產品設計滿足真實用戶需求的體現。有時候,最好的平台並不是那些功能最多的,而是那些抓住基本要素而不讓你費力的平台。
查看原文
  • 讚賞
  • 7
  • 轉發
  • 分享
MemeTokenGeniusvip:
用戶體驗即忠誠度
查看更多
想象一下:一家銀行將企業債券代幣化。另一家機構通過私人交易獲得它。當他們需要流動性時?砰——將其轉移到公共區塊鏈上。整個過程中,審計追蹤保持完整,隱私保持安全。
這不是某種白皮書幻想。實際上,現在有一個項目正在構建這種混合鏈基礎設施。該模型將傳統金融軌道與鏈上可組合性橋接在一起。你得到的是機構所需的合規層,以及去中心化金融用戶渴望的流動性池。
這有什麼有趣之處?架構允許資產在權限級別之間移動,而不會失去其代幣化的外殼。實際上,現實世界的資產獲得了鏈本地的處理。這可能是債券、股票,甚至衍生品最終在傳統的DeFi遊樂場之外獲得適當的鏈上採用的方式。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Gas_FeeTerapistvip:
傳統金融真要上鏈了
查看更多
在那個預測市場上追蹤Elon的推文數量?純粹是混亂與利潤的碰撞。
Cloudflare崩潰,突然260-279區間跳漲20%。巧合嗎?交易者對此不信。
時鍾上顯示2.5小時。他會淹沒時間線還是保持沉默?賠率在加緊。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元宇宙流浪汉vip:
哈哈Cloudflare一崩盤直接就是20%的跳躍,這波操作絕了
查看更多
最近,Perp DEX 空投農場因零風險玩法而受到熱議?你知道的——這裏做空,那裏做多,口袋資金費率差價。
但這裏沒有人告訴你:你並沒有真正對沖。每個平台運行不同的預言機。他們的保證金計算?完全獨立。清算觸發價格點不同。
所以是的,你可能認爲自己是中立的。直到一方被清算,而另一方仍在運行,突然間你在一個波動的市場中持有一個裸露的頭寸。那個“無風險”的設置突然變成了一張通往痛苦的單程票。
不要將策略復雜性與實際安全混淆。
查看原文
  • 讚賞
  • 3
  • 轉發
  • 分享
mev_me_maybevip:
哈哈又來一個零風險的美夢,我就想笑
查看更多
好的,已經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結算好了。抱歉耽誤了時間。
查看原文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NFT悲观主义者vip:
嗯行吧,總算搞定了,反正延遲也挺常見的...下次別再磨蹭
查看更多
一家主要的穩定幣發行商剛剛在比特幣借貸領域採取了戰略性行動,支持Ledn,這個平台正在悄然積累相當的用戶基礎。以下是吸引我注意的幾點:自推出以來,Ledn已處理超過28億美元的比特幣抵押貸款,並預計到2025年,僅這一年的交易量將超過$1 億。他們的經常性收入已經超過$100 百萬。這種規模表明對加密本土信貸產品的機構級需求是真實且快速增長的。
BTC1.11%
查看原文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空投猎人007vip:
話說穩定幣巨頭入局BTC借貸...Ledn這波確實有點東西,28億美元貸款量不是鬧着玩的
查看更多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熱門 Gate Fun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